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能让渎职和愚昧使农民的血汗白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6:00 光明网
周广生

  据2006年8月4日《河南工人日报》源于《经济参考报》的消息介绍,我国农户储粮损耗惊人。由国家粮食局最新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农户储粮每年损失达1500万—2000万吨,相当于产粮大省山东一年的小麦产量(注:2005年山东省小麦总产量约1800万吨),据测算,每年损失折合人民币180亿—240亿元。

  看到这则消息,我想凡是明事理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造成如此大的粮食损

失太可惜了,太不应该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在粮食储存上这么大的损失呢?文章介绍说,主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主要使用编织袋、麻袋、木柜、陶瓷罐、围席囤等储粮装具,这些装具大多十分简陋,储粮性能差,鼠害、虫害、霉变问题严重。同时,为农户储粮服务机制不健全、农民缺乏科学储粮知识等。”

  如此向公众说明造成年损失粮食2000万吨、价值200亿元的理由和原因,能自圆其说吗?不说从国家层面上讲,请问普通百姓能接受吗?因为,导致我国粮食年损失数字如此之大,是个令人非常痛心的事。这不是小问题,不能简单说个理由、找个原因就了结了。不能光分析现象,还应当从深层次上查找原因。

  我们为什么说造成如此惨重的粮食损失不是个小问题呢?

  众所周知,一、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我们这样大的国家,有13亿多人口,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而是粮食不够吃,第一无法保证群众正常的生活和生存,第二必然造成社会难以安定的局面。由于缺少粮食,使国民不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问题上,在上个世纪我们是已经吃过了苦头的,其教训是极其沉痛的,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且回想起来,非常的可怕。二、粮食是富国强民、促进工业发展的可靠保证。毛泽东主席曾形象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无米,叫鸡都不来。”老一辈革命家陈云也曾指出:“无粮不稳”。邓小平同志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让全国人民富起来,也是首先从抓农村改革和粮食着手的。粮食虽然是农民辛辛苦苦地耕种收获的,但它所涉及的并非仅是农业上的事情,而且事关全局。工业离不开粮食,科技、教育、军队、医药、饮食加工业等等,同样离不开粮食。三、劳动生产粮食,并非仅是农民朋友的事,这里更渗透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为了使农业增产增收,调动广大农民朋友的积极性,党和国家这些年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尽力向农民倾斜,广大农业科学专家和工作者,以极大地热情、百倍的努力,坚持进行科学实验,从忧国忧民的高度责任感出发,帮助农民朋友种好粮,推广科技新成果,终使粮食产量不断升高。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强大的农业,是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是众人的企盼。决不能呈现一边通过科研投资千方百计增产粮食,一边由于储存不当损失浪费粮食这种极其不和谐的问题。

  之所以造成如此惨重地粮食损失,我国的粮食主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面有沉痛地教训值得汲取。要知道,一年损失浪费粮食相当于一个山东省的小麦年产量,在我国能有多少个山东这样大的产粮省啊?

  当然,我们之所以谈论我国的粮食损失惨重的话题,并非是为了要追究某些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进行深刻的反思,引起高度的重视,然后才能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拯救农民和农业科学专家用心血和汗水辛勤耕种的粮食问题,至少不能让这种浪费现象再继续蔓延下去,应当尽快得到遏制。为此建议:

  首先,在如何妥善储存我国的粮食问题上,应当创新理念,革新思路,或进行储存体制和制度上的改革。应当进行综合分析,回顾总结前些年让农民储粮这种制度和方式,是有利,还是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是国家扩大建设储存粮库好呢,还是分散让农民储存好呢?当然,扩大建设国有粮库,不仅要增加基本建设投资,还需增加保管粮食的专业队伍,势必要增加粮食的成本资金。退一步讲,如果经过科学论证,由国家相对集中储存保管粮食,实行专业化、科学化管理,若能够抵销现在一年损失浪费粮食1500—2000万吨、价值200亿元成本的话,还能保证有2000万吨粮食不被损失,也是划得来的事,总比白白让如此多的粮食浪费了好啊!增加粮食保管人员,实际上也是开辟了一条就业的新渠道。要提倡权衡利弊,化弊为利。在粮食储存的问题上,集中可能胜于分散。

  其次,呼吁有关专家尽快研究解决粮食储存中的难题。比如,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材料、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可以避免粮食变质受损的问题?通过实验获得成功后,国家应当予以推广,继续大力扶持农民搞好粮食储存工作,依然坚持国家和农民“两条腿”走路的储存方针。我以为,科学家如何研究增产粮食十分重要,而研究如何不使生产劳动的成果遭受损失,是更为重要的一件大事。

  第三、建议国家粮食主管部门能够对此问题尽快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探索成功的经验,并进行组织交流和推广。比如,如何组织储粮农民学习新知识,推广应用新技术等。

  第四、进一步解放思想,能否进行跨行业或联合其他部门共同探讨和解决粮食储存的问题。要知道,在我国其他行业有许多保管储存粮食的优势,也有很大的潜力,一起化解粮食储存上的风险,这是大家的共同责任。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粮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我们应当慎重对待之,决不能让渎职和愚昧使农民的血汗白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