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定性:大沙头雷击事件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6: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叶卡斯)近来广州不时发生雷击伤人的事件,不少市民都对如何防雷非常关心。广州市气象局局长杨少杰在率调查组现场调查了大沙头、陈田汽配城两起雷击事故后指出,前者是由于雷电直接击中人体致死,由于雷电流强度太大,事故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后者是由于雷电击中地面后形成“跨步电压”伤人,市民千万要注意尽量不要在树底下避雨。

  雷电击下像八爪鱼

  旁枝威力足以伤人

  调查人员发现,大沙头码头雷击死者旁边最靠近的一棵大树树身没有明显雷击痕迹,但是有一撮一撮的树叶出现了枯死现象,这可能是雷电所为。与此同时,树底下的地面上有9个大小不一的坑,最大的一个直径有5厘米,这也是雷击地面造成的。杨少杰据此分析说,这表明当时雷电的主通道很可能不是落在那棵大树上,而是落在了附近的江面上,但是,主通道附近的“枝丫”可能击中了树枝、地面以及人体,“雷电击下的时候就像八爪鱼一样,其旁枝威力虽然没有主通道那么大,但是也足以伤人,这就是学术上所说的‘非主通道枝状闪击’。”

  据杨少杰介绍,雷击导致人员伤亡,主要在两种环境下发生:首先是置身于建筑物以外,雷电直接或间接击中人体而导致人员伤亡;其次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时,导致建筑物内人员伤亡。如果通过人体电流不超过30毫安/秒时,对人身机体无损伤,不致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和器质损伤;如达到50毫安/秒时,对人就有致命危险;如达到100毫安/秒时,一般就致人死亡。而“非主通道枝状闪击”的电流强度可达200千安,在其周围形成的强大电场,可以使所有空旷地带的避雷设施都失效,因此大沙头雷击事故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人即使未直接接触雷电

  也可能被“旁侧闪络”击中

  在陈田汽配城发生的雷击事故,杨少杰认为是“跨步电压”所为。当雷电流经地面雷击点或接地体,流散入地时,在它周围形成电压降落。如果有人在接地体附近行走,就会受到雷电流所造成的“跨步电压”的危害。

  另外,杨少杰介绍说,在室外的雷击形式,除了上述两个,还有“旁侧闪络”。旁侧闪络会击中物体,使之带高电位,而向它附近的人体闪击放电。即使受害人没有直接接触该物体,也可能因为它的高电压击穿附近的空气触及人体而受害。

  室内防雷:勿用花洒 远离外墙和电器

  一、不能停留在楼(屋)顶上。

  大多数雷击建筑事件都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尤其是在农村更是这样。

  二、要注意关闭门窗。

  广东省球雷活动比较频繁,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一般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三、不宜使用花洒冲凉。

  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四、不宜靠近建筑物外墙及电器设备。

  美国一份统计资料反映,曾有4人在打电话时被雷击毙。

  室外防雷:不骑车 不在旷野打球、打伞

  一、不宜在旷野进入棚屋等。

  它们都是旷野中的突出物,容易吸引闪电。在郊外地区,最好躲入一栋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

  二、不宜躲在大树底下。

  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在人体两脚间产生跨步电压。万不得已在大树底下停留时,须与树身和枝丫保持2米以上距离,并尽可能下蹲和把双脚靠拢。

  三、不宜在旷野打雨伞或扛锄头等。

  四、不宜在野外或农田作业。

  五、不宜骑摩托车、骑自行车。

  不要以为摩托车速度快,冲一冲便可避过雨淋了,其实,摩托车再快也不能快过雷电。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一旦汽车被雷击中,金属会将电流导入地下。

  六、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特别是高尔夫球,它的球场大多建在郊外空旷的山坡地上,人体容易成为有限范围内的高大物体,而且挥舞着球棍又使人体的瞬间有效高度增加,自然而然地成了雷电袭击的目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