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就业指标”才是万恶之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7:0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彭兴庭( 江西 硕士生)

  为了一组光鲜数字,学音乐的毕业生到亲戚家的厨具店里开张假就业证明也算数;在就业指标的“高压”下,有的学校竟主动为学生提供虚假就业证明的“服务”;还有些学校则采取留档案、发奖金等方式来“提高”就业率;更有甚者,学生拿不出就业证明,就不能毕业。

  (新华社8月9日电)

  有人说,现在高校就业率是万恶之源,其实,就业指标才是真正的万恶之源。在2005年“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上,教育部有关领导就已经强调,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73%以上。可以想象的是,这一指标被派发到地方以后,地方高校的就业率就一定不会“低于”这个73%,只会高那么一点点。比如在江苏,就提出“确保高校毕业生当年总就业率达到90%”。

  我们知道,正确的数据统计是一个社会状况的风向标,也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但是“数据统计”与“指标管理”却是两回事。数据是被动的,它只在客观上反映现实情况,而现在的“就业”指标却反客为主,不再是一组“社会的真实存在”,而成了许多“利益群体”的“奋斗”目标。为了数字而奋斗的人,最终必然成为数字的奴隶。教育部的就业率目标一下达,就业率就不再是“就业率”,而已经沦为高校的数字游戏。

  高校“就业率”的存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使其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然而,指标性的管理却最终使“就业率”误入歧途。我们必须明白,学校的专业和学科是为社会、市场而办的,而不是为教育部门的这些指标而办的。如果长此以往,我想,不仅会延缓“就业”的市场化,也会使更多的就业问题积重难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