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辟谣越快,社会付出成本越低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7:0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秋水(成都 高级法官) 建设部、人事部分别对广为流传的取消经济实用房和录用一名公务员成本2.6万元的说法予以辟谣:廉租房不会取代经济实用房,报考公务员考生人均成本只有200元。 (据华夏日报、京华日报) 按照和客观真实的距离,谣言有多种,大抵可分类为无中生有、无风不起浪、合理猜测。例如取消经济实用房问题,就属风起于青萍之末,关于取消经济适用房的言论,在2005年就存在了,那时有退市派与保房派之争,但取消经济实用房的正式报道,在几天前就见诸于有影响的媒体了。经济实用房的种种弊端、政府对商品房的暴风骤雨般的政策、个别领导人的表态意见等,都有可能引导人们做出或相信某种判断,这就是无风不起浪;公务员报考的成本,是针对考生的艰辛、针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针对部分“考王”的极端例子所作的对实际开销的估算,可以说是合理推测,只不过以偏概全,于是成了谎言。 姑且不去分辨媒体的动机。只是要问,这些谎言出来之后,有多少人痛心疾首、出离愤怒?有多少人对社会公平、社会矛盾做出更加悲观的估计?有多少人为此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例如打消报考公务员的念头、停止修建经济实用房的决策程序?这种关系民生、国计的大消息,怎么用了这么多天才得以澄清?辟谣之前究竟造成了哪些负面后果,这些后果如果能够度量的话,是多少人民币元? 知情权、参与权,享受畅通的公共信息体制所带来的好处,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有价的。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空气中不断地流动着不真实的信息,对谎言反应越迟钝,损失就越大、越被动。例如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关于经济实用房的消息,既可以在不真实消息尚未扩散的时候发布正确消息,也可以在消息已经扩散后最短时间内例如一个小时、一天内发布正式消息辟谣。因为,谣言伤害社会的成本增加是以小时计算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非典事件也好,松花江事件也好,辟谣的成本太高了,我们各级政府是不是可以引以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