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你的婚姻需要治疗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9:12 南方日报

  婚姻课堂

  文/陈耘

  新闻提示

  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你会寻求谁的帮助?是夜深人静时打电话给情感倾诉节目,还是发E-mail给情感专栏作者,又或者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告诉你,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选择——请婚姻家庭指导师帮忙。最近,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国际婚姻家庭协会合作推出的婚姻家庭指导师资格培训计划,相继在全国各地进行,首批已经有165人拿到了婚姻家庭指导师资格证。据权威机构预测:我国今后至少需要100万名婚姻家庭咨询指导专业人员。

  据了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500人就拥有一名婚姻家庭指导师,全美国拥有婚姻家庭指导师60万人。电影《史密斯夫妇》的开头和结尾一样,史密斯夫妇都在和一名婚姻家庭指导师进行对话,这是他们在接受婚姻治疗。在美国,得到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婚姻指导师的帮助,已是一种普遍的拯救婚姻的方法。

  厄尔尼诺式离婚潮背后的需求

  7月1日下午,因离婚后情绪失控,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区内一名男子引燃自家煤气后自杀,爆炸起火殃及邻居。这起事件仅仅是中国“厄尔尼诺式”离婚潮中的一滴水。“厄尔尼诺式”离婚潮犹如全球逐步升高的气温一样,在27年间呈逐年平缓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离婚人口达到建国以来的顶点——178.5万对。从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1978年到2005年不到30年的时间里,离婚人口绝对值增长了150万,增长率高达526%。目前,中国城市的离婚率(当年离婚总量与当年结婚总量之百分比)高达34.2%,其中广州更高达42%。

  婚姻问题专家认为,离婚人口的增加,与社会进步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等因素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中更多的夫妻向往、追求婚姻关系中的感情因素,从而冲击了单纯满足生理及传宗接代需要的互助组式婚姻。根据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的《中国婚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现存婚姻中,质量非常差的占22%,质量一般的占75%,而质量非常好的只有3%。在传统观念中,婚姻出现问题是“家丑”,而“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使夫妻不到最后关头,都不想让别人知道。即使想“外援”,通常也都是向亲戚或者朋友诉苦,从中获取支持,但一些不恰当的“帮助”,却在无意中使原本出现裂痕的婚姻关系继续恶化。面对中国城市婚姻中出现的普遍矛盾和问题,婚姻指导作为一道连接婚姻双方沟通交流的桥梁,是非常需要而且必要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和干预,一些人的婚姻会走许多弯路。调查表明,70%的离婚者对自己的离婚举动曾后悔过。与离婚率相比较,复婚率增速则更猛,2005年杭州市共有682对男女办理了复婚登记,较之2004年上升了42%。微妙的变化表明,在城市里不少婚姻的结束存在着盲目性。

  持续走高的中国离婚率不仅催生了离婚调查、离婚诉讼、分手餐厅、亲子鉴定、婚外情调查等“离婚经济”,还催生了新兴职业——婚姻家庭指导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它主要针对四类人群:一是即将结婚的年轻人;二是已经结婚但是出现不适应期的人士;三是已经有小孩,婚姻出现疲劳期,介于离婚和不离之间的中年人;四是对于子女的责任感完结,认为自己的婚姻已经死亡的老年人。对他们提供专业情感咨询、家庭治疗及法律援助,包括婚姻中的沟通与冲突,夫妻性爱与外遇处理等等。

  走出盲人摸象的误区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据统计,人的职业生涯大约有30年左右,而人一生的婚姻生活平均在50年左右。为了我们的职业,我们从小便努力读书,花许多时间去学习进修,可是对于比职业生涯长很多的婚姻,我们又花了多少时间和金钱去学习,去经营呢?

  在都市,婚姻不幸属于中年人或者所谓“七年之痒”的结论已被打破,很多人结婚只有一两年就开始离婚。一些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年轻人成为离婚人群中的新生力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独生子女逐步成为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时至今日,这些被称为“80后”的独生子女已达9000万人,大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而这些从小生活在相对优越环境中的被揶揄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们的婚恋观渐趋开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离婚就像撕碎一张发黄的照片一样简单。

  许多人认为,爱的能力是与生俱来,殊不知,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其实,许多当事人如果掌握一些婚姻技能与技巧,他们的婚姻根本不用结束。编写婚姻家庭指导师课程教材的郑凯之就质疑:“真的有那么多家庭非得走到这一步吗?”根据他接触的众多案例,意气用事者不在少数,很多夫妻虽然吵翻了、闹僵了,但能一起来咨询的,心里仍抱有希望,尤其是女性,离婚的原因常常“口是心非”,哪怕闹到法院,心里还是不想离婚,她们只是要一个过程,希望“激一激”男人,让他们把自己劝回去,可惜不少最后弄巧成拙。一个好的咨询师,这时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到了这个地步,双方沟通力已经很低了,但是感情基础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恢复沟通的能力。”

  那么,婚姻家庭指导师的任务就是“劝人不离婚”?其实,他们的工作并不仅仅以“劝合不劝离”为惟一目标,而是要帮助当事人确认“离婚对于他们是不是最合理的解决手段”,很多人以为,离了婚,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实际却不是——往往离了婚,发现烦恼更多了,如单亲孩子教育、社会舆论压力、再婚困难、心理阴影等等。婚姻家庭指导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理性分析的前提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当事人在婚姻纠纷、夫妻矛盾的负面情绪当中冷静下来,用理智去衡量婚姻状况,帮助他们找到根本问题,及时扫除婚姻雷区。即使婚姻无法挽救,婚姻家庭指导师也要理性地建议他们分开,并帮助他们预见离婚后所面临的困难,使双方平稳度过困难期,重新找回生活的快乐。

  白领女性想学“经营婚姻”

  婚姻家庭指导师因高额的时薪,在国外和私人律师、私人医生一样属“金领职业”。然而,目前参加婚姻家庭指导师培训的不少学员并非冲着“金领职业”而来,他们无意把婚姻家庭指导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这些“业余”婚姻家庭指导师的心态是什么?

  超越“知心大姐”(戴妮,35岁,大学教师)

  做教师的戴妮,在朋友圈里是“知心大姐”,当久了倾听者,她觉得应该更进一步,做个解决者:“朋友们来跟我倾诉,我只能用经验或者套话去安慰她们,要是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再去劝,效果或许会更好。”

  对于“婚姻家庭指导师”这个认证是否权威、有没有市场,她不在意。“我不靠它找工作,就是看到朋友为了小事闹到离婚的地步,心里挺难过。”

  胸有成竹进“围城”(陈超宇,22岁,外企职员)

  陈超宇刚刚跨出大学校门,来读这个培训班是妈妈的建议,学费也是妈妈出的。“想在进‘围城’前多打点基础,希望这门课能让我在今后的婚姻中学会调节情绪、理解对方感受、分析双方的行为,这样我才能坦然面对我的婚姻生活。”

  陈小姐说,这个培训项目涉及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医学等学科领域,尽管一个月左右的培训不可能使她变成婚姻专家,但她十分欣赏课程强调的“运用婚姻家庭法律常识,提高婚姻家庭生活品质”的理念,相信课程对她将来的婚姻会有所帮助。

  先治好自己(王女士,31岁,银行职员)

  今年31岁的王女士自称是“绝望主妇”。“说出来,你都不相信,现在我们一天说的话加起来,都不到10句,连吵架都成了奢望。”王女士和老公从恋爱结婚至今还不到两年,按理说应该是感情最甜蜜的时候,但两人却已经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王女士说,好几次她想找老公聊聊,但每次老公都沉着脸拒她于千里之外。“我很爱他,我不想离婚,而且凭直觉他不像是有了第三者,不知道他究竟怎么了……”王女士上网查找过相关资料,她觉得自己正面临家庭“冷暴力”,却不知如何破解。“我想参加这个培训,先把自己给‘治’好。”

  相关链接

  精英人士“报修”家庭情感

  我们的婚姻为何变得索然无味?如何让沉溺于网络的孩子重归正常生活?即使是职场精英,也难免遇到类似家庭难题。

  日前,一个名为MMA(MasterofMaritalAdministration,即家庭管理培训)的活动在沪上悄然兴起。

  报名者大多数是事业有成、但游离在幸福和不幸福边缘的精英人士。其中不乏总裁、总经理、经理、部门主管等重要角色。“管得好企业,为何管不好家庭?”报名者都存在着如此的困惑。还有部分报名者是事业成功的单身人士,但在感情上依然是“一张白纸”,不知道如何去获得另一半,如何拥有属于自己的家。

  “有时候在与爱情的遭遇战中,不是输在不爱,而是输在不知道如何表达爱。”培训项目负责人、情感教练专家黄荣华指出,MMA的核心便是教会这些精英人士如何处理家庭中的关系:学习如何在婚姻中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爱人沟通,如何享受当下的生活,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据悉,整个培训分几部分,所有参加家庭管理的人都需学习情感能力、爱的技巧,随后接受一套深度体验的训练,制订“家庭管理工具箱”,最后是一对一拟订行动计划,教会他如何处理家庭生活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关系。

  图:

  插图:朴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