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观点对对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9:22 华商网-华商报

  新闻背景:8月8日,沈阳东陵区人民法院对沈阳首例“考试违规被开除,学生状告高校”案作出一审判决:撤销沈阳农业大学对该校大二学生韩冰因作弊开除学籍的决定。(8月10日《华商晨报》)

  学校输了值得欣喜

  因为缺乏可操作的措施以及量度的可衡标准,“考试作弊,如何处罚”是目前全国各高校面临的难题。但动辄采用“开除学籍”的极端式判决,无疑是直接剥夺了学生的合法受教育权利,显然是学校一种粗暴的、不负责任的方法。对一个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而言,对他们学籍的开除,另外的一个涵义就是宣布他们的“死亡”。对作弊者惩罚应该采取“分级”处理,比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等,尽管好多大学有此规定,但许多执行者因为拥有太多自主权,往往是用“人治”代替“法治”,对所有作弊者的惩罚只认准一条,动辄就开除学籍。作为学生,往往没有任何辩驳机会。

  大学生胜诉值得欣喜,这将革除教育主管部门动辄采用的极端判决,同时保护学生的利益。亦将呼唤相关细则、完善法律(比如《考试法》)的出台,加快诚信档案和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完善和健全。李记

  作弊者赢了令人忧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韩冰在校内英语补考考试中,将发放试卷时多出来的卷子拿到卫生间,交给了同学刘某,准备让刘某帮其答卷并将答案通过手机传给自己。从此看来,韩冰的作弊行为是早有预谋的。对一个有预谋的作弊者,我们需要如此宽容吗?在高考前,有许多中学生都签下诚信承诺书。在这里我想问:“韩冰同学,你信守你的诺言了吗?”法治社会并不排斥以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职能。在某种程度上,法治的进步有赖于道德的进化,而法治亦应推动道德的进步。可是,这场大学生打赢作弊官司却是“赢了法治,输了道德”。

  韩冰同学打赢了这场官司,无疑是在维护作弊者的利益,为作弊行为打开了“通道”。如果因这场官司而掀起高校考试的作弊风气,那它就是始作俑者。王玉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