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追思失落的辉煌(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0:35 东方网

  威海,为什么一提这个地名,我们都会产生莫名的兴奋?因为到威海市访问,可以登上“定远”舰参观。

  在威海湾畔的南码头,停着一艘经严谨考证、依据历史资料复制建造的“定远”号纪念舰。它是在2005年4月16日以“定远”舰为原型一比一建成的。它讲述了中国海军史上一段悲壮的往事。“定远”号纪念舰现已成为威海市一个历史教育基地,参观者成群结队,络

绎不绝。我去参观的时候,一群“红领巾”正在认真地记着笔记,舰台上悬挂着“首届全国小记者情思失落的辉煌”的横幅。

  威海湾畔水波不兴,风平浪静,但登上“定远”舰后,百年往事历历在目。我仿佛听到了大海上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看到了火光闪耀,浊浪翻滚。

  晚清洋务运动的骄傲和李鸿章的劳绩之一是建立了一支西方式的海军——强大的北洋舰队。其中有一艘铁甲舰是“定远”舰。它是中华民族试图富国强兵的的标志,也是历史之魂、炎黄之魂。“定远”舰的建造和毁灭,纪录了一段令中国人难以忘却的屈辱而悲壮的历史。这是目前东半球唯一可见的19世纪铁甲舰,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也是中国最早的战列舰。1880年由清政府向德国订造,排水量达7335吨,舰身长91米,有22门火炮,305mm克虏伯钢炮4门。在当时海军中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航空母舰。“定远”舰曾随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当它停泊在日本港口时,引起了许多日本民众的围观。巨大的船体,厚重的装甲,威力强大的火炮,使日本从皇室到平民举国上下敬畏有加,惊呼日本没有一支舰队能够打败北洋舰队。但有一个名叫东乡平八郎的海军大佐却不动声色。他两次上舰参观之后,对旁人说:“此舰的战斗力有限,若一旦开战,必不堪一击。”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定远”舰上的主炮没有洗刷干净,而且在炮筒上还晾晒着北洋水兵的衣裤!而且,当大清君臣沾沾自喜于“定远”舰的不可一世的强大威力时,日本海军已针对“定远”舰的弱点,悄悄地加强了自己炮舰的进攻威力。

  事态的发展果然被东乡平八郎不幸而言中。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中日同时出兵协助朝鲜政府镇压,日本乘此机会发动了甲午战争,侵吞了朝鲜,并对中国发动袭击。当时日本的国力比中国还弱。但是,“遍地球一等之铁甲舰”并不能挽救腐败的晚清政府。讲解员告诉我,在甲午海战中,“定远”舰的火炮是10分种一发,只能远程射击,而日本鱼雷艇射出的鱼雷却是1分钟数发。1895年2月5日凌晨,“定远舰”被偷袭入港的日本“第九号”鱼雷艇击中受重创,虽“受弹百发而未沉”,并英勇地击毁日本来袭的鱼雷舰,但终因进水过多而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充当水炮台使用。随着局势的恶化,2月10日午后,为防止“定远”舰落入敌手,海军提督丁汝昌下令引爆炸药库,将它自行炸毁,他自己也在刘公岛上自尽。同日晚上,与“定远”舰共存亡的管带刘步蟾自杀,实践了“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随后不久,甲午战争在失败中结束。这艘一度带领中国海军创造过亚洲第一辉煌的战舰,和爱国的将士们一起壮烈殉国,从此消逝在中国人的视线中。康乾盛世一去不复返,大清王朝的没落似乎已成定局,光绪皇帝忧愁的目光注视着黄海。清朝从此阴气重重,再无重振之时。

  东乡平八郎的目光是厉害的。细节可以看出成败。他善于见微而知著,从北洋舰队没有洗刷干净的大炮,从晾晒在大炮上的衣裤,看到了当时中国水兵的精神状态之不足,由此断定中国海军骄傲轻敌,纪律不严,训练不够,准备不足。强大的外表掩盖着虚浮的内涵。庞然大物的“定远舰”难以应对小而灵活的日本鱼雷艇,外强中干的病狮终于不敌黄海里凶恶的鳄鱼。一旦面临生死存亡的战斗考验,无论官兵们基于民族大义如何英勇抗击入侵者,也不能挽回海战的一败涂地。

  威海是甲午海战的古战场,留存了中国近代史上屈辱而悲壮的一页。如今,我们踏上重造的“定远”舰,仰望蓝天白云下飘扬着的大清黄龙旗,瞻仰舰艇内陈列着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蝉等英烈照片的纪念堂,默念着今天我军一百位将领的题词:“甲午遗恨化怒涛,忠勇正气贯长虹”;“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常记刘公岛”……我低下头来,向这些远年的英烈们祭奠。尽管甲午海战的硝烟已散去一百多年,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今天,我们的祖国强盛了,谁也不敢欺负我们了,但回眸百年,定而思远。时光流逝,磨灭不了“定远”舰在国人心目中抵御外辱的英雄形象。

  落后要挨打,民族当自强。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波涛滚滚的黄海并不太平。有一小撮人仍对中国虎视眈眈,日本的“自卫队”已派到了海外。今天,小泉傲慢地叫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参拜靖国神社。因此,追思失落的辉煌,重温“定远”舰的盛衰,我们岂能居安而不思危乎?


作者:戴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