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劳模成“捞模”折射出的功利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2:00 光明网
罗瑞明

  怪,获得“朝阳市2006年劳动模范”荣誉的“农民”,真实身份是乡镇党委书记!

  朝阳市评选的“朝阳市2006年特级劳动模范”13人,其中建平县1人;“朝阳市2006年劳动模范”一共187人中,建平县获得荣誉的有23人。

  据记者调查,建平县被评选上的24人中,多人存在身份不一致的现象。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名特级劳动模范和23名劳动模范中,农民身份的8人,其中4名为乡镇的党委书记,一人为乡林业站站长,一人为乡农业站站长;工人身份的8人,一人为公司总经理,一人为某站站长,其他人未能联系上,无法核实身份;其他人中,“体育教练”实为文体局局长,“施工员”实为总工程师……(8月4日华商网)

  官员热衷于当劳模的现象着实不少,这方面的报道也不绝于耳。当然想成为榜样,提高知名度,这没有什么不妥。纵观现实各个历史阶段不少领导干部也正是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模范,也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来之于群众,又反馈到群众,让群众能够自觉的接受,如果脱离了群众,如果弄虚作假的蒙骗大众,这样的成名,这样的榜样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劳模的评选是有代表性的,它来自各个不同的领域,你纵然就是具有先进性,具有卓越的贡献也不能超越指标的额度,不然比例就会失调,就失去典型的意义。在有限的指标内,只能按照规程来办事。八个农民身分的劳动模范中既有四名是党委书记,显然是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势挤占了农民的指标,官员的份额多了,真正的农民劳模就少了,导致农民需要的典型树不起来,树不上去,这种方式评出的劳模其代表性必然欠缺。劳模是群众公认的,是通过必要的程序选举的,也是真实的,但是让一个根本就不是实质上的农民当上劳模,农民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假农民”,你让他们学什么,怎么学,这种劳模评出来有什么意义?

  官员弄虚作假当劳模,无非是一种私利的驱动,在他们看来劳模是一种荣誉,是一种面子,要想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要想得到上级的重视就得给自己脸上贴金,为了收揽劳模这块金字招牌,纵然造假委身当农民也在所不辞。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可以永垂档案,时不时以此弦耀,更可以换取上司对自己业绩的肯定,作为自己进步的筹码。

  劳模是硬碰硬,真又真,经过自下而上选出来的,这种钉是钉,卯是卯的事都敢弄虚作假,人们不能不怀疑,这些混上劳模称号的官员平时工作是否踏实?其工作的态度,其道德品行是否正当?“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是一种美德,如果将这种美德颠倒就不能称其为合格的干部。

  劳模评选没有错,使人们学有榜样,以此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如果与评选劳模的宗旨相悖,把一些不良的风气渗透进去,把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的腐朽带进典型里,这种通过不正当手段“捞取”的劳模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这种“捞模”决不是人民所需要的劳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