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田滋茂:书《道德经》文 悟“上善若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4:24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书法家田滋茂

  文/图本报记者 吴小攀 熊育群

  8月9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书法家田滋茂的国学书法精品展在广州文理一堂举行。田滋茂先生自6岁开始习帖,公务繁忙之余,仍不辍书法笔耕,50多年来默默研习国

学、书法,终于绽放异彩,前后历经一年多时间创作的72米隶书长卷《道德经》尤为人称道,其书法更被人誉为“田体”。日前,田滋茂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下图:在田滋茂国学书法精品展上,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左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田滋茂(左三)、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健宏(左一)、羊城晚报总编辑张宇航(左四)、段亚兵(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合影

  

田滋茂:书《道德经》文悟“上善若水”

  50年潜心晚成大器

  记者:您是怎么走上书法创作之路的?

  田滋茂:我出生在内蒙古,我的伯父和我父亲都是文化人,尤其是我的伯父是上个世纪30年代归绥师范的毕业生。他在我6岁的时候就对我进行书法的启蒙教育。我伯父对我要求很严格,每天要写一张大仿,先是临摹柳公权的帖子,一临就是12年,然后研习张猛龙的碑帖至今。我现在的字可以说是柳体结字、魏碑运笔的风格。

  记者:有人称赞您的书法个性独特,可以称为“田体”。您认为个性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田滋茂:我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必须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否则,如果只有共性没有个性,艺术就不会有生命力。比如说,“书圣”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国宝”,就是以其个性著称,还有不少的名家大家也正是因为有各自的特点,才影响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所以,我要努力在个性上练出我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体。

  记者:但追求个性之前还是需要经过一个临摹的过程。

  田滋茂:没错,所以我开头就临柳体,摹魏碑,接着还向很多名家学习,临了很多碑帖,这是继承传统的过程。但是,走进去以后,还要懂得如何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艰难也是非常痛苦的过程。我至今还在努力之中,从字的结构、用笔、墨道等细微处用心揣摩。几乎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是默默地在做这样的事,即既要走进去,又要走出来。所以后来有人看到我的字后,写文章说我是“起步就在迅跑”,其实我早就起步了,只是50年里没有把字示人。

  记者:除了书法,您还有什么其它爱好?

  田滋茂:我平生有三大爱好,第一是书法,第二是摄影,第三是民族乐器,但是我本身还长期做行政工作,经常要写各种综合文字材料,有很多公务要处理,上班时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所以我只能把业余时间的主要精力放在书法上,其他的也就无暇顾及了。

  与人为善闭门书《道德经》

  记者:您创作的72米隶书长卷《道德经》,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很强烈的古朴静穆之感,这是不是您的一种有意识的内心追求?

  田滋茂:你讲得很对。从我懂事的那时候起,我的长辈就教育我,要积善德,行善事,与人为善。走上社会后,肯定会遇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等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协调好,处理好。对此,我奉行一个原则:与人为善,顺其自然,经常保持一种平平和和的心态,也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吧。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啊!不过,再难,也得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记者:这与您的工作好像有点矛盾?您在日常的繁忙工作中如何进行书法创作?

  田滋茂:对,有时候就做不到,该拿起来的时候拿不起来,该放下的时候放不下去,碰到这种情况,我有一个很笨的办法:写《道德经》。接下来我还要写《孝经》。退休以后,我要用三年时间把52万多字的《周易》写一遍。这卷《道德经》今年正月初一就闭门谢客开始写,手机不开,电话不接。我是生活很有规律的人,早上四点半起床,洗漱完了就开始阅读书法理论和字帖,写字,然后七点钟准时离家去上班,而且还经常加班加点,在办公室,没有文房四宝,不写一个字。但一下班回到家,除了《新闻联播》,其他节目都没有时间去看,都是在研读国学,临池挥毫,晚上十点半休息。

  我觉得,我们这一辈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要承担起一种纽带的作用,否则,下一代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就会出现断层。我非常清楚地记得,1998年,72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其中有一句话让我震撼: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多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外国人,而且是有大智慧的人都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怎么就能丢弃我们老祖宗的好东西呢?

  

田滋茂:书《道德经》文悟“上善若水”

  图:田滋茂与他的作品

  

  弘扬国学“和”字为先

  记者:您这次在广州的展览名为“国学书法精品展”,书法与国学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田滋茂:书法艺术和国学之间的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的,书法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门类,它本身就是国学,因为它的载体就是方块字,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书法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先要立意、解意,对所书写的内容要有所理解。当然,现在是科技发达的电脑时代,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来写书法,但是,从娃娃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用国学的艺术形式来传承弘扬国学,这是再好不过的。

  而且我还认为,国学还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去年,由文化部、中直机关工委和中国社科院联合主办的部级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主讲了一堂“关于《道德经》”的课,我听后颇有心得。我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什么?———是和谐的文化。和谐社会,可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8个字就是“和谐”的内涵,而这28个字集中到一个字上就是:和。

  记者:这与《道德经》存在怎样的关系?

  田滋茂:当然有关系,就像我所书写的“正、清、和”条幅一样,“正”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以孔孟为代表;“清”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的思想核心;“和”是释家的思想核心。而所有这些可以归结到同一个字上:和。所以,我们学习国学,把老祖宗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传承弘扬下去,对实现28个字的和谐社会之大目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练童子功吁人品第一

  记者:您觉得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田滋茂:用哲学的话语来说,就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当你自己感觉到赏心悦目了,就说明进入到一定境界了。当然,前提是要夯实你的基本功,“童子功”是很重要的。只有夯实了自己的文化学养和修养,你才有可能进入书法的自由王国。

  记者:您原来是有志于文学创作的,现在却以书法家闻名,有什么感想?有遗憾吗?

  田滋茂:我从小就想当作家,梦寐以求,读师范的时候就写了长篇小说,但遭遇“文革”,书也没出来,还被人说成是“只专不红”、“一本书主义”。我对此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自从书写了《道德经》,可以说我的思想和心灵都经受了一次大的洗礼。

  我还想补充一点,要想做一个好的文学艺术家,人品是第一的,文品和书品第二。正所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话如其人,这些古人都已经说过了。

  记者:您觉得对一位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来说,除了读帖、临帖之外,还需要作哪些准备功夫?

  田滋茂:书法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都需要深厚的学养作为基础。首先必须掌握基本的国学知识,因为书法与国学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如果你没有读懂国学,怎么可能写好书法?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记者:您的家人支持您的书法创作吗?

  田滋茂:家里人对我的工作和爱好,比如书法,都很支持,我的爱人是学中文的,她帮我到书店买书,到图书馆查资料,写完了还帮我校对。我很感激她。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