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负债累累的繁荣”是病态的政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5:38 浙江在线

  为防止出现“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情况,海南省委组织部近日出台《海南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首次将政府举债情况列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依据之一(8月9日《京华时报》)。

  相信不少人会为海南省依照实际情况,把政府欠账“算”到领导干部头上的做法举双手赞成。笔者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与其主政者,常常剥夺大多数人的话语

权,把不顾实际的发展看作是积累政绩的一个渠道、获得升迁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地方主政者打着发展的幌子,一边债台高筑,一边“大干快上”,结果,“负债累累地繁荣着”成为了一些地方的“鲜明特色”。这种“特色”与当前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无疑是背道而驰,因为它增加了发展的成本。

  记得今年3月4日新华网曾发表了一篇名为《数千亿县乡财政赤字成中国新农村建设绊脚石》的报道。文章说,根据政府高层部门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定点检测数据推算,目前仅乡、村两级各类公共债务,每个县平均就有2.55亿元。县级债务的规模则有可能比这个数字还高。几乎大部分县乡内的乡村负债总额都超过年收入,有的甚至数倍,如果再加上县级债务,全国3万亿的财政收入的“可喜”、“新高”就要打个不小的折扣了。

  这是一组可怕的“数字”,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肯定不能全部记到改革的头上。对于想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公众来说,他们并不反对政府有债务,只要这个债务是为有序发展当地的公共事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而举借的,都可以理解。这是发展与改革不可回避的代价。但是,如果借的钱用在了面子上,是为个人的升迁趟路子,这样的做法公众肯定不能接受。老百姓过日子还讲究个“量体裁衣”、“量入为出”,官员们理政——这牵扯到数以千万计的人的福祉——更当如此,否则,对地方来说就意味着灾难。

  中央刚刚实施的新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提出了“实绩分析”等几个基本环节。对“实绩”的理解,恐怕是不仅仅看“效果”,更要看实现效果的“成本”。海南省整治“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官患”,把政府举债情况列入考核内容,是对这种新评价体制的落实与贯彻,其做法值得推广。


作者: 邵显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