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二本"录完,教育部发"二道金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6:28 浙江在线

  教育部再出新规,板子究竟该打谁?

  在全国高校招生完成本科二批录取工作,并着手进行本科三批或高职(专科)录取之际,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再次强调各高校不得擅自突破招生规模,并明确规定“擅自突破规模招收的考生将不予新生电子注册”。

  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海纳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坦言:“如果斯坦福的校园增加一倍,学生的人数也增加一倍,那么,我们这所大学要花20年才能达到原有的教学质量。”反观国内高校,近年来大行扩招之风,数字显示,我国高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已从1998年的108万人跃至2005年的504万人。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大众化不等于粗放化,更不等于放羊化,盲目扩招、违规扩招、擅自扩招所带来的恶果不容小觑。

  今年5月24日,在“教育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直言:高校迅速扩招之后,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质量滑坡,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研究生水平本科生化,本科生水平高中生化。调查显示,六成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下降,九成研究生认为导师水平令人不敢恭维。互相扯皮的背后是,学生激增,老师奇缺,许多原本不在教学一线的教职工被充斥到师资队伍中,原本水平浅薄的讲师则纷纷跃升,更有许多老师一心跪拜孔方兄,无暇以顾或根本不愿眷顾学生。如此一来,教育质量怎能不下滑?

  既然如此,某些高校为何乐此不疲地扩招?这首先是出于打造政绩工程的心理,学校的主政者狭隘地认为,大学之大首先要大楼多、学生多。其次是经济上的原因,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大学学费猛涨约20倍,而同期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扩招了学生规模,也即招来了不菲的学费。某些高校之所以歇斯底里地扩招,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有的学校本来岌岌可危,行将没落,一声“扩招”带来了福音,由专科升格为学院再进军为大学,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扩招成为这些学校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甚至是沽名钓誉的晋身之阶。

  违规扩招的最玄妙之处不止于此。近些年,随着高校扩招的如火如荼,一个新的产业——高招中介风生水起,开始汹涌澎湃起来。当然,这其中不排除有浑水摸鱼的高招骗子,但一些高招中介确实长袖善舞,拿着家长的钱,一番运作后,把低分考生安然无恙地送入高校大门。显然,在扩招的名义下,有个别学校把教育资源当作牟利的工具,更可恨的是,这些不义之财被利欲熏心的一些学校领导和官员所鲸吞。

  盲目扩招、违规扩招、擅自扩招,伤害教育公平,危害教育质量,损害教育声誉,可谓遗患无穷。然而,在风风火火的扩招运动中,许多高校因扩招而迅速扩大学校规模,不少人在虚幻的泡沫中忘乎所以。制造了泡沫政绩的某些学校领导,不仅官阶水涨船高,而且在扩招中大发横财,这些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大多数因扩招而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尽管耗费了父母的血汗钱,但并未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教育,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另有一些因不正当手段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显然也并非赢家。

  早在今年7月初,教育部就紧急通知各地招生录取现场,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对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严禁擅自增加计划,严禁招生学校超计划录取。时至今日,教育部再次强调各高校不得擅自突破招生规模。某些高校屡教不改,委实耐人寻味。对此,教育部更应拿出严格的惩治措施。“擅自突破规模招收的考生将不予新生电子注册”,但毕竟考生或许是无辜的,他们并非始作俑者,或许也不应该是最该受到“极刑”的当事人,板子也绝不应该仅仅打在学生身上。

作者: 王石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