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怎么能拿“二十四孝”当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7:07 浙江在线

  近年来,“二十四孝”在浙江省温岭市的农村悄然走热。先是一个村的文化广场,出现了一组即将完工的石雕“二十四孝”,耗资110万元;再是有的村用电脑喷绘的方式,在村活动室展示“二十四孝图”;还有一家养老机构,用书签的方式,传播“二十四孝”(8月1日《解放日报》)。

  “二十四孝”,汇集了古代极尽孝道的24个故事,集成于元代一个叫郭巨敬的读书

人。为了普及,有人给它们配了图,叫“二十四孝图”。此后的几百年,它流传极广,无论是不是读书人,都应该知道“二十四孝”。“五四”时期,鲁迅等人抨击封建道德,痛斥过“二十四孝”,使人们一提“二十四孝”,就想起“郭巨埋儿”,说家里穷得养不起父亲的郭巨,怕儿子跟父亲争吃的,挖了个坑,要把儿子活埋掉,结果挖出了金子;或者想起“卧冰求鲤”,说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鲤鱼,王祥就解开衣服卧在结冰的河上,冰融鲤出,继母的病好了,王祥也做了大官……弄得“二十四孝”声名狼藉,沉寂了整整半个多世纪。到了21世纪,这“二十四孝”为什么会卷土重来?作为农村自发出现的文化现象,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实在有深究的必要。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家庭越分越小,家人越分越散,嘘寒问暖的少了,递汤端水的没了,老人想唠叨几句都找不着人了。缺什么,所以才呼唤什么。农村悄然兴起“二十四孝”热,至少说明,今天的农村,需要孝道;尤其是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农村也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孝道的呼唤,也就愈加迫切。这是“二十四孝”走热农村所传递的强烈信号,不可掉以轻心。

  但是,农村需要孝道,并不表明农村需要“二十四孝”。要“孝行天下”,必须要讲与时俱进。不说“郭巨埋儿”是犯法的,不说“卧冰求鲤”是残忍的,也不说“恣蚊饱血”、“哭竹生笋”和“尝粪忧心”是愚蠢与荒唐的;即使如“百里负米”、“怀橘遗亲”,恐怕也未必合乎时宜。今天老人需要的,恐怕不只是锅中有米,身上有衣,窗不透风,屋不漏雨……而是子女能否经常“回家看看”,能否懂得老人“一辈子总操心只奔个平平安安”。“二十四孝”走热农村,说明农村的孝敬文化,亟需新的典型引导。

  正因为孝敬的尺度,不仅因时而异,而且还因人而异;宣扬“二十四孝”,就有可能有违初衷。老人看了“二十四孝”,古今一比,很可能会越比越生气;年轻人看了“二十四孝”,推人及己,很可能会对孝敬产生逆反情绪。温岭一个读小学的孩子看了“二十四孝”,就问爸爸:“你以后就让我这样做啊?”可见,“二十四孝”不仅不能把两代人往一块拉,而有可能从中划开一道更深的鸿沟。可见,用“二十四孝”推进孝敬文化,有可能南辕北辙。

  和谐,可以从孝敬开始。有了家庭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但这孝敬必须是现代社会所适用的。譬如,孔子讲孝敬就要“无违”,老年人说什么,年轻人就得听什么,这在今天就须斟酌,否则,要改革,要创新,可能就有些麻烦;孔子讲孝敬就要“不远游”,在人、财、物各畅其流的今天,也不能太拘泥,只要做到“游必有方”,老人倒是应该支持子女志在四方的,否则,孝敬起来就有些难。时移世易,不能泥古不变。

  农村需要孝敬文化,但不能简单求助于“二十四孝”。就像病看准了,药却不能吃错。“二十四孝”确实蕴含着孝敬文化,但必须经过扬弃,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走进温岭农村你会发现,有的村让“薄葬厚养”进了村规民约,有的村提出了要让老人住朝南屋,有的村由子女在父亲节给老人“送一双鞋一身衣”,有的村给7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祝寿,而老人呢,则提出了“生前多留公益照,身后不挂堂前像”……所有这些良性互动的孝敬文化,并不是“二十四孝”的简单翻版,而是富有时代特色的孝道创新。

  农村热传几套“二十四孝”,无须大惊小怪,虽不值得倡导,也没有横加干涉的必要。通过引导,农民自会正确对待。需要警醒的是:形形色色的现代病,常被误认为照抄一个古方就可以疗愈。现代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不少封建糟粕都有沉渣泛起的可能,不可不慎。


作者: 慕毅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