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城市治理需要什么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20:00 光明网
钟晓慧

  江苏省昆山市连年经济向好,GDP总量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的龙头老大,关于昆山的新闻也不断。最近一则报道说,昆山的政府官员“以服务客商为己任”,推出一系列服务措施。他们每年都让企业主给有关部门的官员打分。按当地外经贸委负责人的说法,“(得分)比较低的政府官员,对不起,请你走人,不要再当官了。这样的规矩对于稳住投资者有极佳效果。”

  有意思的是,这个“极佳”做法却招致舆论恶评。锋芒所向,均指政府眼中只有企业主,“服务客商”难免官商勾结之嫌,“应该让人民打分”等等。当地官员的自我认知与舆论表达之间,有如此惊人的反差,让我们惊讶。

  这种反差再次提醒我们,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治理,并不是经济好了就一切都好。即便在经济领域,也不是投资者好了就一切都好。按照现在国际上谈论很多的“城市治理”概念来看,一般都同意,全球化的重要现象之一是迫使城市间的竞争加剧。千方百计吸引投资,是许多城市必然选择的发展策略。但是,怎样吸引投资?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怎样解决城市问题,满足市民需要?这才是城市治理的真问题。

  换句话说,吸引投资是必要的手段,而更加必要的是,要清楚使用这种手段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所有的问题和目标,还应该与公众的需求和认知相契合。大而言之,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是同等重要而彼此依赖的。通过清晰而前后一致的战略规划,协调各个目标的实现,才是成功的城市治理。

  将城市发展目标窄化为经济目标,又进一步窄化为招商引资目标,是当下许多地方政府的通病。昆山既已是百强县市之首,如果它的创新和经验主要在于企业主给官员打分、窗口部门设红灯绿灯警示办事时限等等,解决的还只是基层干部的办事效率问题,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看,还有失单薄。把基层干部管好了,投资者就来了,这个城市就好了,不是“城市治理”的全部逻辑。

  什么叫做以吸引投资为手段,解决城市问题,达到治理目标呢?也许一个例子可以借鉴。美国纽约市曾多年因为种族冲突、都市犯罪以及社区衰败等等而有恶名,市政府则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更新城市。前任市长朱利安上台后,宣布了一项计划,兴建20万套“社会住房”,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帮助衰败社区重建秩序,目标是安居乐业,体面秩序,根治犯罪。但是朱利安也没有钱。他的策略是与企业、投资者、以及各种私营部门结成“广泛联盟”与“伙伴关系”,同时改革警察系统,动员各种社区力量。朱利安“城市治理”的逻辑很清楚,他用一切手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是为了“社会住房”计划,以此更新社区秩序。纽约后来遭遇“9.11”恐怖袭击以及两次特大停电事故时的表现,证明了这个城市“治理成功”。

  从国情条件来看,政府讲“服务”,这是进步。但是从国际眼光来看,只见地方政府高调宣传“以服务客商为己任”,却没有同样完整明晰的城市发展目标,存在的不足还是明显的。正确的做法是,地方政府以服务市民为己任,以解决城市问题(交通、环境、养老、住房、医疗、治安、教育、就业、收入等)为治理目标。而城市问题的解决要求三个前提条件,即经济发展、市民参与和政府公正廉洁;如同一个板凳的三条腿,缺一不可。如果只讲服务客商,只讲稳住投资,这样的城市治理故事,在今天既不好听也过时了。因为,市民的概念大于客商,市民的福利高于客商的投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