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镇城之石“海珠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06: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州镇城之石“海珠石”
明信片中的景色如今早已寻不着了。徐雁/文

  我有一张广州“海珠石”明信片(如图)。

  图片中宽阔安静的江面上、缓流清澈的江水中,矗立着一座小岛。岛上突出一个塔顶,环岛四周盘结着浓荫古榕,其边是高高直立的石岸,石岸下方留有方洞炮眼。明信片上

方留有一个盖戳邮票曾遭剥揭的疤痕,邮戳有法文Chine和中文广东,可看出其是广州法国“客邮局”早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邮戳。明信片的背面没有邮寄地址,是一张纪念收藏片。

  我在奥地利想收藏它,只是因为看到它的右上角印有英文“Chinese Fort in Canton River”,并没有预料到它有多少收藏价值。当时推测它是珠江中的诸如虎门一类的炮台,因为珠江(现代一般译为“Pearl River”)在旧时西方人多译为“Canton River”,而“Fort”有“堡垒和要塞”的意思。历史上,在珠江中设防的河道只有从珠江口到广州一段。确定这张明信片的景象是不是海珠石,是什么时候的海珠石,还真颇费心机。

  我翻阅了广州历史。据考查,在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代,珠江水面仍宽达2000米,即约为现在的10倍。江中有三座大礁石,分布于东西中三处,浮出水面。东为海印,中名海珠,西即浮丘。乃古代著名的“羊城三石”,古人视为广州城“地之胏也”(屈大均《广东新语》),即喻之为“大地之骨”。

  海珠石原为珠江河道的巨型礁石,由白垩纪红色砂硕石构成,长100多米,宽50余米,顺江而卧,曾是珠江中心的一个小岛。它因长期受江水冲刷而光洁浑圆如珠、随潮汐变化浮沉海上,被人称为“海珠石”。据载,1558年珠江由此石得名,今天的海珠路和海珠广场等也均由此而命名。据史料记载:海珠石在宋代时仍居于江中心,后因泥沙淤积,渐与珠江北岸陆地相连成为闹市。明代石上建有文溪祠,为当时的“羊城八景”之一,称为“珠海晴澜”;清同治时曾在此建炮台;1928年辟为海珠公园;1931年扩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时,海珠石被沉埋地下,成为新堤的一段。

  从德国工程师舒乐测绘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上看,至少在1907年,海珠石尚屹立在珠江航道中间。至于海珠石中的塔,或许是明代建的文溪祠的顶塔,或许是炮台上的瞭望塔。此明信片中的照片也许是最早记载海珠石实际风貌的照片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