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广富林遗址断想(钱汉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08:45 东方网

  上海是一个年轻而古老的大都市,是太平洋西岸最充满青春活力和创造激情的城市之一。在这块热土地上,6000年前远古的上海人已在这里辛勤耕耘,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日前,记者在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的陪同下有幸到松江广富林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感慨颇多。

  广富林遗址在著名风景区松江区佘山广富林北侧,辰山塘东岸,当地有市文物保管

委员会竖立的石碑作为保护标志。这里一派江南田园风光,河道纵横,渔舟出没,绿树成荫,芳草遍地,禾苗青青,瓜果飘香,让久居大都市的我,找到了回归自然的感觉。宋建先生指着眼前一块长满浮萍的方塘说道,1958年当地农民在开挖河道时,在此发现大量的陶罐、玉器等文物。

  1961年9月,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作出了试掘的决定,面积仅73平方米,初步探明地下古文化有三层:最上层有许多几何图案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陶器的表面有许多小方格和麻布纹图案,应该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层;中层发现的遗物以印纹陶为主,但陶质火候较低,纹饰多为篮纹、席纹,应属于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下层陶器以素面为主,有夹砂陶扁足鼎和泥质灰黑陶豆、罐等,这是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层,同时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遗存等,这是史前的上海人生活以及社会活动的见证。1997年12月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为一万平方米,近来又因四周不断有新的文物出土,市里又将保护面积扩大至20万平方米。

  在广富林村,我们遇到一位50多岁的董姓老乡,他十分自豪地向我们介绍道:在这里任何地方只要动土,就可能发现文物。1974年他家建造新房时,挖宅基突然发现许多鹿角、陶罐、玉器等文物,立即报告县文保部门,县里派人看了后说是良渚时代的东西,这方才知道这里曾是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集中斩杀鹿的地方。农民在这里挖沟、筑路时经常有陶器、石器、玉璧等珍贵文物出土。老乡还告诉我们,广富林村紧靠施家浜河道,明清时期这里可能是驿站,过去还有轮船埠头,小货轮一天几班,交通十分便捷,村上光茶馆店就有六七家之多,四方农民都来这里购物、喝茶、息脚、听说书等,这里曾是繁华的集市。

  记者作为一名古陶瓷器收藏研究者,走在广富林的广阔田野里,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仰望碧蓝的苍穹,深深地吸着带着泥土芳香的湿润空气,任阵阵金风吹乱我的头发,心里有说不出的爽快。我不知道在我的脚底下埋藏着多少史前上海人的遗宝。我真想向老乡借把铲子,亲手挖掘一番,不经意中也挖出一尊先民用过的玉璧或一件陶器,寻找发现的快乐。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仅在浅浅的一米左右的土层里,却包容了6000年的文明史,这是前所未闻的事。我去过浙东的河姆渡遗址,那里土层要厚得多。这里的4000多年前的良诸文化层,仅离地表才60—80厘米左右。人们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我猜测漫长的6000年历史长河中,这里很少发生重大灾情,特别是特大洪水灾害,所以土层增速不快,变化不大。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张玉兰教授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过渡时期的泥土中,发现了水稻扇形和水稻壳形的植硅体。与此同时,通过对泥土样品中的孢粉进行科学研究,还发现此地层泥土中有大量栽培的禾本科植物。张玉兰教授告诉记者:“这两项研究充分地表明,当时上海广富林地区的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

  考古工作者首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人工堆建的台形基地和23座墓葬。在有些墓葬中还发现明显的人骨错位现象,这表明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殡葬方式。我亲眼见到了这些“史前上海人”遗骨,我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对先民心怀敬意,怕惊扰了先民的美梦。良渚文化墓地上的祭祀手段主要是“燎祭”。这种祭祀手段来自黄淮之间。文献记载,4000年前正是洪水泛滥的年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豫东地处黄淮之间,地形十分平坦,洪涝灾害不断。先民们为逃避灾难,举家迁徙来到松江,成为上海最早的移民,可见“上海是一座古老的移民城市”。但是,人们对上海移民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当代,以为上海在200年前只是一个小渔村,开埠以后,才成为“五方杂居”之地。

  站在广富林村头,我浮想联翩,这里依山傍水,河流密布,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气候温和,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舞台。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远古上海人的生存提供了天然的保障。勤劳的远古上海人在此养蚕织丝,种田捕猎,制陶凿玉,祭祀祖先,创造多姿多彩的远古文明。+从6000年的崧泽文化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几乎每个时代都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为中华文明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这实在让现代上海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可见上海不是一个没有根基的“暴发户”,而是拥有悠远历史底蕴和内涵丰富的伟大城市。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上海人将比我们的先人干的更出色。


作者:钱汉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