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独身时代降临澳大利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16:50 新华网

  在澳大利亚,人们成家的年龄越来越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终身不婚。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纷纷预测:独身时代正降临澳大利亚,而且这次社会变革将颠覆传统的两性角色,其中女性地位的变化之大可能连最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也难以想象。

  “孤家寡人”挑战传统

  独立制片人汉娜·威林是一位典型的澳大利亚单身女性。今年40岁的她从没结过婚,但绝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孤僻、怪异的“老姑娘”。

  论外貌,威林肌肤紧实,体格健美。论性格,她社交活动频繁,还是3家运动俱乐部的活跃会员。此外,威林还独自拥有一座临海的房产,里面的厨房一尘不染。对此,她向《周末澳大利亚杂志》解释说:“这可不是因为我不做饭,我就喜欢干净。”

  其实,威林多年前曾经订过婚,但用她的话说幸亏自己“成功地逃脱了”。现在,威林的生活独立洒脱,没有孩子,没有抵押贷款,也没有遗憾。她还骄傲地把祖母留下的钻戒戴在右手上,只是请人重新镶嵌过,改变了样式。

  正如威林改变祖母留下的钻戒一样,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也按自己的需要重新调整或改变了几代人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社会学家指出,未来20年内,独身将成为澳大利亚成年人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孤家寡人”式的家庭会从数量上逐渐超过传统家庭。

  以数字为证,当今澳大利亚人的家庭现状将刷新人们对所谓“主流家庭模式”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澳大利亚家庭的人员构成都不符合人们对家庭的传统认识,即要有夫妻和孩子才能称之为“家”。现在,能达到这一标准的澳大利亚家庭只占总数的47%。

  与此同时,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近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选择终身不婚。此外,还有更多的澳大利亚人选择“连续独身”,即独自生活和与人同居交替进行。

  人口学家不得不对“单身”、“独身”等词汇重新定义。目前,澳大利亚统计局的专家对“独身”的定义是:既没有结婚,又没有同居或长期恋爱。依据这一标准,专家估计,到2026年,澳大利亚“独身家庭”将占全国家庭总数的35%,而夫妻带小孩的传统家庭比例可能会进一步下滑到30%以下。

  女性领跑独身时代

  在传统婚姻关系中,男女的地位、分工明显不同。当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选择不婚时,社会学家注意到:两性社会角色反差在独身时代依然存在,但女性的社会地位将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坚持独身生活的“领跑人”。

  “从没结过婚的女人是成功人士,从没结过婚的男人则是失败者,”美国研究女性问题的作家沃论·法雷尔曾经引用一位女权主义者的话说。

  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的社会学家戴维·迪沃斯也持相似观点,只不过他的表述更为含蓄:“没有伴侣的女性,特别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通常职位较高,而且收入也很高。”迪沃斯即将发表一篇题为《在澳大利亚独自生活》的研究报告,他还评论说:“对于独身男士,情况则正好相反。”

  《周末澳大利亚杂志》的论断显得更为大胆。这份在澳大利亚拥有大量读者的刊物断言:“无论在经济上、社会地位上,还是情感上,独身女性已经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物种。与之相对应的男性还有很大差距。”

  在一定程度上,来自美国房地产行业工会的数据支持了上述观点。该工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美国,独身女性单独置业的可能性是独身男性的两倍,每5套房屋中就有1套为未婚女性购买,而每10套中只有1套由未婚男性认购。

  澳大利亚的地产商和抵押贷款中介证实了类似状况。据当地一家电视台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3%女性购房者保持独身。

  当然,并非所有的独身女性是“为独身而独身”。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4%的独身女性意在终身不婚,剩下的96%都希望自己今后会结婚。不过,这些不排斥婚姻的独身女性可不是《涩女郎》中绝望的“结婚狂”。在她们看来,结婚不过是生活的选择之一,而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结实健康的体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是高质量生活的本质。

  “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我不确信自己真的还想结婚,”威林这样解释自己的心态。她说:“如果我一直把找个男性伴侣当成最重要的事,那么我现在的情况就只会是一个令人悲伤的(反面)案例。”

  “独身剩男”未来成灾?

  尽管威林这样的不婚女性将独身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她们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独身人士。

  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在全国大约410万名单身人士里,女性占不到一半,而单身男性总数高达250万人。许多专家担心,单身男女比例失衡,可能会导致独身时代“剩男成灾”。

  澳大利亚人口学家彼得·麦克唐纳预计,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迫不得已,28%的澳大利亚男性可能终身不婚;而在剩下的七成多男性中,还将有至少有三分之一以离婚收场。

  墨尔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选择婚姻的女性人数也不容乐观。该中心针对2000名走出校园的男女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毕业15年后,调查对象中只有36%的女性结过婚,而生过孩子的女性人数更少,只占总数的13%。

  该中心主任约翰娜·温教授进一步指出,无论不婚人士中男女各占多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代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质的改变,而男女面对这种变化的反应各不相同。

  就在30年前,如果一个澳大利亚女人21岁结婚,人们会觉得时间不早不晚刚刚好。现在,人们结束或开始一段感情简直就像换工作一样频繁,最终安定下来过日子的年龄也被不断往后推,30岁前结婚甚至会被认为不够成熟。对此,人口学家伯纳德·索尔特调侃说:“现在,如果你21岁就结婚,那真是太失败了。”

  发生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结婚的年龄。在70年代,二十几岁的澳大利亚人大都已经结婚生子,和自己的配偶、孩子生活在一起。一家澳大利亚社会援助机构的调查显示,如今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大都和父母住在一起。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现在,刚工作的年轻人不仅要偿付助学贷款,还要在工作之余继续谋求深造,在经济上和生活上都处于艰难的起步时期。而父母家里不仅有人做饭,还有配套齐全的家具,难怪成为居住的理想选择。

  令不少专家们困惑的是,和父母同住的年轻人数目再次呈现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一项2001年的统计显示,18岁至34岁的澳大利亚男性中有24%与父母同住,而同龄女性的这一比例只有15%。

  墨尔本大学的追踪调查也显示,女性调查对象的工作态度积极、更富灵活性,比较善于应对职场的不稳定性,但男性在这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温教授没有对此做出解释,但她承认,多数单身男性对自己的人生轨迹缺乏方向感。

  独身着,困惑着

  尽管学者们坚定地预言独身时代的到来,但和任何新生社会现象一样,没人清楚这些变化将把整个社会引向何方。即使那些享受独身生活的人们恐怕也是“当局者迷”,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轨迹还会发生怎样变化,只能继续独身并困惑着。

  对于澳大利亚的独身女性而言,经济上的独立和事业上的成功是选择不婚这种生活方式最明显的收益。在1976年到2001年之间,二十几岁的澳大利亚女性的从业率从57%增至75%。

  女性在教育、就业方面有着越来越出色的表现,甚至还与男性拉开了差距。在1971年出生的澳大利亚人中,60%拿到学位的人都是女性。根据美国女性问题作家法雷尔的著作,从未结过婚、没有孩子的美国职业女性不仅没有受到歧视,其收入还高于男同事——其中,在全职岗位上,这个收入差距高达17%。

  甚至有专家指出,女性主动选择独身,是因为她们付得起这种生活方式所需的经济代价。收入高达6位数的独身女性希拉里·内勒就是这样的典型。今年41岁的她说:“我们不再是因为钱才需要他们(男人)。”

  虽然内勒更愿意和财力相当的男子约会,但她坦白表态,“一张长期饭票”对自己来说就如同一辆四轮驱动汽车对于一条金鱼那样毫无意义。她告诉仍然希望自己结婚的父母:“这(独身)就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

  当然,金钱永远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当女性逐渐实现经济独立时,传统意义上的两性角色也不断面临改变。在探索新的两性角色时,无论男女都难免陷入迷惘。

  威林认为,现在的女人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她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男人。但她也意识到:“无论对男人还是女人,这都很令人困惑……当她们(女人们)真的能够做到除了吸引男人以外的所有事情时,她们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独立、太能干了?”

  也有专家认为,尽管当代女性经济上过得起独身生活,但这种生活方式的代价难以用金钱计算。墨尔本大学的温教授警告说,终身无子可能成为大部分独身女士为独立付出的代价。温教授研究涉及的单身女性中不少都是政坛、商界的成功人士,而她们中很多人都没有孩子。

  今年30岁的莫尼卡·约克就是一个想要孩子的独身女性。尽管比威林年轻10岁,她同样面临着生育能力大限逼近的问题。能和真正的意中人结婚生子固然很好,但如果意中人迟迟不出现又当如何?约克认为,其他选择也在考虑范围之内,“反正不能坐以待毙”。

  迷惘也好,困惑也好,当代男女一旦被卷入独身的潮流中,往往身不由己,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正如约克所说,她以前认为独身就像一间候车室——人们在其中等待着完成结婚、生子等一步步人生大计,但现在她和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男女一样感觉到:独身不仅是旅程,也是目的地。(完)(袁原新华社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