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暑期音乐考级高烧不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05:18 今日早报

  为性格做投资 为谋生打基础

  暑期音乐考级高烧不退

  □见习记者 陈宇浩

  早报讯 8月4日,杭州。气温高达36摄氏度,而在位于半道红(原二百大)的8楼,由省音乐家协会组织的的首场钢琴等级考试也与外面的天气一样火热。100多位考生,加上考官、家长、指导老师,把偌大的会展厅围了个水泄不通。而早在一周前,由省音协、中央音乐学院等不同机构举办的音乐考级已经陆续拉开帷幕。在这个炎热的暑假,琴童和家长们对考级的热情高得烫人。

  每年的这个时候,“音乐考级”就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最常说的话题。与升学加分“脱钩”后,考级热为何只升不降?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考级的心态和目的有没有发生变化?存在于考级制度中的隐患及弊端又该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调查。

  调查之特点 民族乐器成黑马

  钱晓(化名)就读于杭州青蓝实验小学,是4年级的学生。在8月4日的考试中,她顺利地拿到了钢琴4级的PASS卡。钱晓的妈妈邵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基本上属于“一年跨一步”:“一年级暑假,她拿到了一级,后来每年考一级,挺稳定的。”

  其实,像钱晓这样的“暑期考级族”在杭州有很多。钱晓说:“光我们班,就有20多个同学在参加考级,有考钢琴的、有考古筝的。”而据邵女士透露,身边朋友的子女,至少有一半以上参加了暑期音乐考级,“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拉下”。

  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邬建光告诉记者,此次省音协的考级将持续一个月,“目前报名人数在2000人左右,再加上市音协、浙江歌舞团、浙江艺校等其他考级主办单位,杭州市今年参加音乐考级的总人数大约有一万人,比去年有所上升。”

  杭州市音协主席晓其则翻出了历年来的考级人数统计图:“上世纪九十年代,考级刚在杭州兴起的时候,每年暑假的报名人数最多就三四百人;2001年左右,暑期考级人数开始稳定在四五百人;现在,已经超过万人。递进的趋势非常明显。”

  除了人数,考级所涉及的乐器门类之多也是今年考级的一个明显特点:“以前都集中在钢琴、小提琴等几个项目上,而今年选择二胡、琵琶、萨克斯、古筝等其他乐器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是民族乐器越来越吃香。”据晓其透露,不少家长特地在钢琴等传统乐器之外,还安排孩子学习一项民乐,“这种情况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杭州各大琴行的销售统计也印证了晓其的说法。天目琴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跟往年相比,今年民族乐器卖得特别俏:“包括我们办的一些民乐培训班,生源很不错,这跟近两年‘民俗风’的盛行不无关系。”

  调查之纵深 家长功利心淡化

  往年,音乐考级在升学考试中能加分成了许多人对考级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如今教育部已明文规定,不得将考级证书与升学挂钩,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考级大军的热情,报名人数依然是不断上升。记者采访发现,对待考级,许多家长已经拥有了一种正确的心态,功利心正日趋淡化。

  家长瞄准“性格投资”

  “加分?我们从来没想过。”邵女士告诉记者,“靠这种目的去逼孩子学琴,一来会让小孩有很大的压力,二来学东西容易走进‘速成’的怪圈,造成底子不稳。”邵女士表示,让女儿参加考级,主要是培养其一种自觉的学习能力:“就跟玩游戏一样,每年的级数在上升,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无疑有很大的帮助。证书只是一种肯定,它能促使小孩奔着下一个目标自觉地努力。”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较之以往,现在家长让孩子考级的动机的确更加单纯。史崇义是我省著名的小提琴家,拥有近30年的教龄,他告诉记者,如今家长把孩子考级当作一种塑造性格、提高素质的投资。“我现在教的几个孩子学习都很自觉,因为家长并没有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远离了一些功利性的东西,效果反而更好。”

  史崇义透露,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小提琴考级中,他教的几个孩子均顺利“闯关”,“这跟轻松的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晓其也表示,孩子应该把在考级过程中养成的一些好习惯融入性格当中,“比如自觉性、良好的心态等,这远比一纸证书更有意义”。

  为“音乐谋生”打基础

  相比于邵女士的“性格投资”,还有些家长的目的更为明确——为孩子将来走上艺术道路打基础。家住杭州采荷新村的程恩念虽然刚上初二,却已拥有钢琴8级。他的母亲告诉记者,想把孩子培养成像郎郎那样的钢琴家,“或者以这门手艺为生”。

  采访中,这位母亲几次强调,自己的想法并非天马行空:“小伢儿读书一直不太好,但音乐方面很有天赋。现在找工作这么难,与其到时候读个乱七八糟的学校,还不如现在就开始往艺术这条路上走,就算出不了名,起码也有一个手艺。”

  “确实有些家长想把孩子往艺术道路上引。”史崇义给记者举例说,他曾每周飞到深圳,教一个孩子拉琴:“孩子的父母都在英国经商,他们想让孩子将来能去利物浦音乐学院工作,因为这在国外是一件既体面又受人尊敬的工作,收入也不错。”

  调查之建议

  专家提醒小心被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暑期音乐考级热火朝天,但现行的考级制度、考级市场依然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这也是暑期考级火热现状下值得冷静思考的问题。

  教材标准亟待统一

  近年来,考级收费已基本趋向统一,每一级别都有相应的参照标准,但教材标准的混乱却成了眼下业内最大的争议。

  “像柴科夫斯基的《四月——松雪草》和门德尔松的《猎歌》,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将前者定为5级,后者定为9级,而《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程》则将两者归于同一难度的第4册,差距很大。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史崇义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边考出的9级,到那边只有4级的水平。”

  晓其告诉记者,考级主办方的不同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像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协,都是采用自己编的教材。所以,也希望文化部能尽快出台每种乐器的统一考级标准,以维持市场的秩序。”

  谨防考级“皮包公司”

  由于存在着巨大市场,近年来不少非正规团体也对考级充满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家长和考生的选择带来了风险。

  据邬建光介绍,在杭州,规模比较大的考级单位主要有4家——省音协、杭州市音协、浙江歌舞团、省艺校,“都是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等权威机构颁的证,含金量比较高”。

  同时他暗示,杭州音乐考级的“皮包公司”并不在少数:“有的根本没有考级教程;有的聘请的评委、考官专业不对口;有的交了钱就能颁发‘杂牌证书’。一般来说,这些非正规的考级单位以个人性质居多,希望考生和家长在报名时能多长个心眼,苦练一年,千万不要在这里栽跟头”。(1311301)

  背景

  考级热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不少家长在孩子的艺术教育投资上不惜重金。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艺术教育大国:音乐艺术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少年宫艺术教育培训班如火如荼,从钢琴、萨克斯,到琵琶、二胡;从舞蹈、朗诵,到绘画、服装表演……

  艺术等级考试热潮,至今仍“高烧”难退。在一些大中城市,每到艺术水平等级考试时节,都会出现同样一道景观:许多孩子抱着琴、拿着笔,或兴奋或木然地在父母的陪同下,黑压压地汇聚到艺术考试的考点,接受一轮又一轮的考试。而渐渐的,各门类的艺术考试培训点、考试点也遍布城市,并每年在特定的月份聚合起人潮。

  图片均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