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林语堂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06:00 光明网
万寿路28号院 孙明轩

  关于林语堂,近几年人们说得不少,传记也出了不少。据悉,最近作家出版社又推出王兆胜博士的《林语堂大传》。这无疑是读书界的一件好事。从仅见的一些文章得知,有评论者对林语堂先生的“智”与“超越时代”是非常推崇的。

  在我看来,这几年的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时不时还有如当年与张爱玲有过肌肤之义的汉奸文人胡兰成等人的书,出版界情势看涨。概略来说,这好像没什么不好,也没

什么了不得。有道是秀才文章纸半张嘛。如今的年代,毕竟不是草木皆兵的年代,所以,无论如何也用不着为此大惊失色。但是,当某种东西真的成其为一种“气候”的时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一点思索了,因为人总是要想一点问题的。比如这林语堂的“类”现象,就使我想了一点什么。

  本报4月12日王光明先生的文章,对林语堂的一生作“智”与“性灵”的概括,我以为是颇为中肯的。但也许人们还会从另方面去想,在先秦儒家典籍中,这“智”与“勇”是一体难分的。而在林语堂身上是“智”之有盈,而“勇”之有亏的,至少说当鬼子的刺刀无情地向民众当胸刺来的时候,他却敛去了自己的锋芒(至于先生锋芒的有无,我们且存而不论,固谓其有),进而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心有旁骛去了,一任其“闲适”、“性灵”、并加之他所特有的“幽默”。如此高誉其“极高的境界与情怀”,则何以真正面对那些在文武两个战场上的“真的猛士的鲜血”?一般来说,就任何个人而言,“智”着并“快乐”着,都是十分难得的。但是,当一己的这种“智”与“快乐”,无情地遭遇异族的入侵,民族大众顿陷于水深火热,民众极需一己为之奋起,以自己最有效的手段来与敌抗争的时候,自己依然这般地陶醉其间,则将如何补益于这个时代与社会呢?因此我们说,对此是不能不“察”的。以我之见,如林语堂等人这样的书,并非不能出版,但出版也就出版了,在世俗多元共生之中存其一元,也就是了,本不值得过誉为什么金碧辉煌的王冠。因为到什么时候,历史都不会是一笔糊涂账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