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认清全球恐怖活动的真正“元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06: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认清全球恐怖活动的真正“元凶”
王鸿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正是美国的不公平政策和霸权扩张造成的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恶化及仇美意识,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肥沃土壤。而所谓的宗教和文化差异,只不过是两者矛盾冲突的催化剂。

  与其仰仗高科技的飞机大炮和安检措施,不如在平等和双赢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与其强调西方与伊斯兰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对抗性,不如尊重伊斯兰世界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态,在公正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构建“和谐世界”的具体途径。

  8月10日,英国警方宣布挫败一起企图袭击英美航空客机的恐怖行动计划,并逮捕了21名嫌疑人。这些人原打算携带爆炸物在英国希思罗机场登机,在飞行过程中炸毁飞往美国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多个城市的航班。据估计,此次袭击如果得逞,将有10多架飞机被毁,超过3000人丧生,直接和间接损失堪比5年前的“9·11”。

  此消息一经传出,举世哗然,全球的安全神经骤然绷紧。此次未遂的恐怖袭击,具有比“9·11”事件更为深远的影响。因为,惊慌之余,人们还将有更多的疑问和反省。

  首先,人们不禁要问:谁是这次袭击的幕后黑手?很自然地,人们想到了曾发动“9·11”袭击的“基地”组织。根据英国警方的说法,此次行动与“基地”组织的一贯手法非常相似,此次袭击的策划者雷赫曼也是“基地”领导层同其他恐怖分子联络的“中介人”,同“基地”组织联系紧密;美国国土安全部也倾向于认为,此次行动是由“基地”组织策划的。

  此次未遂袭击案,似乎成为几年来全球恐怖活动的一个缩影。“9·11”后,全球越来越多的恐怖袭击都在手法上学习“基地”组织,各地恐怖活动均弥漫着“基地”色彩,全球恐怖活动正在走向“基地化”;另一方面,“基地”组织似乎也不再是一个有着固定成员和活动区域的恐怖集团,而是同各地的恐怖组织加强联系,使“基地”组织的活动日趋“本土化”。“基地”与全球其他恐怖组织的相互借鉴和深度融合,印证了一个所有人都不愿接受的事实:虽然“基地”组织的架构在强大的军事打击下受到削弱,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在恐怖活动中的旗帜性作用却日渐加强。

  由此人们将产生一个更深层的疑问:为何反恐战争已进行了将近5年,恐怖活动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从“9·11”纽约世贸大楼被撞,到“3·11”马德里火车爆炸,再到“7·7”伦敦地铁惨案,直至此次未遂的“8·10”航班袭击,这些恐怖分子为何要顶着更大的压力、冒着更大的风险继续发动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袭击?

  带着这样的疑问,人们将反思的焦点进一步对准了美国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9·11”后布什政府制定的反恐战略,将反美政权和反美势力皆列为恐怖主义范畴,布什甚至扬言要发动新的“十字军东征”;2005年,布什政府将“伊斯兰极端主义”定为美国今后需要对付的主要敌人,并声称要为此发动一场“长期战争”。今年8月11日,就在英国宣布挫败此次恐怖袭击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称,美国正处于和“伊斯兰法西斯主义分子”的战争之中,他们正通过一切手段来摧毁美国这个热爱自由的国家。

  不难看出,在表述的不断变化中,反恐战争的场面被越铺越大,恐怖主义的范围被越定越宽,布什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将反恐战争看作是一场不同的价值观、甚至是不同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决,一场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集团对抗。似乎在布什政府看来,西方与伊斯兰之间的文化冲突,是催动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的最深层根源。这无疑混淆了恐怖主义产生的深层根源,把反恐战争带向了错误的方向,无益于全球恐怖主义问题的真正解决。

  我们必须认识到,几百年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伊斯兰国家之间殖民与反殖民的经济矛盾,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政治冲突,以及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填补前苏联留下的力量真空时,与当地谋求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发生的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构成了目前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紧张的大背景,是针对西方的恐怖活动此起彼伏的最根本原因。正是美国的不公平政策和霸权扩张造成的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恶化及仇美意识,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肥沃土壤。而所谓的宗教和文化差异,只不过是二者矛盾冲突的催化剂。

  因此,反恐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与其仰仗高科技的飞机大炮和安检措施,不如在平等和双赢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与其强调西方与伊斯兰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对抗性,不如尊重伊斯兰世界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态,在公正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构建“和谐世界”的具体途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