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英10架客机险些被炸(突发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06:34 环球时报

  

英10架客机险些被炸(突发新闻)
10日,英国警方在希思罗机场加强戒备。大批乘客因航班取消滞留在机场。有10多架客机险些在大西洋上空爆炸!英国警方星期四宣布破获了这起重大阴谋,震惊了英美以及全世界。这起“迫在眉睫”的“大屠杀”,几乎是在最后关头被打掉的,其情节设计酷似“9·11”,英美等国不能不因此惊出一身冷汗。英国星期四当天迅速把该国的安全警戒级别调到最高,美国国土安全部也随即宣布对从英国飞往美国的航班的安全警戒级别提高到最高级,欧美多个机场陷入一片混乱。美英两国一致将矛头指向“基地”组织。为了这件事,英国一口气抓了21名嫌疑人,这比发动“9·11”的19人还要多,因此尤其令人感到惊惧。

  每次引爆3架飞机

  格林尼治时间星期四凌晨2时,隶属于英国军情五处的英国最高反恐部门“联合恐怖主义分析中心”,突然将英国的恐怖威胁级别提高到最高级——“危急”。早晨6时许,英国内政大臣里德神情严肃地出现在英国各大机场的电视屏幕上。他宣布警方与军情五处正在行动调查一起阴谋,有人企图通过在飞行途中爆炸数架飞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交通大臣亚历山大也发表声明说,10日凌晨,所有机场和进出英国的航班都被要求执行高级别的安全措施,这将“立即和严重地影响乘客行动”,因为所有航班都可能延误。英国警方称,他们确信恐怖分子将通过手提行李将爆炸物带上飞机,并在飞行途中引爆它。整个上午,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和天空电视台(SKY)的24小时新闻几乎全是这一内容,大部分英国媒体认为,这次恐怖袭击与“基地”组织有关。美国国土安全部长也说,这次计划是“基地”组织策划的。据美联社报道,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反恐官员透露,这次恐怖分子盯上的是美国航空公司和美国大陆航空公司,袭击地点是夏日旅游胜地,主要目标是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至少5座城市。有美国官员称,大约有50人与这次跨国的恐怖袭击策划有关。

  根据英国军情五处的定义,“危急”级恐怖警戒,意味着“恐怖袭击迫在眉睫并且将对英国造成极高威胁”。关于这次恐怖袭击,英国警方仅透露说,袭击的目标是几架当晚从英国飞往美国的飞机,恐怖分子计划在大西洋上空引爆炸弹。但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证实恐怖分子究竟计划炸毁多少架飞机、将会造成多大损失。警方发言人说,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恐怖行动,其破坏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警方透露说,这次反恐调查已经持续了数月,过程漫长而复杂,最近5天的新情报让警方推断出了恐怖分子的行动时间。据悉,警方在突袭中,从伦敦、伯明翰等地逮捕了21名嫌疑人,他们大多是英国本地出生的,其中有些是巴基斯坦裔。目前,搜查行动仍在伦敦和伯明翰的住宅区内进行。有消息认为,这次恐怖袭击很可能是一次跨国行动,而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在某种程度上介入了联合调查。

  由于事出突然,英国媒体大都只能凭借迹象,猜测“阴谋”的一些可能性情节。BBC的记者说,警方在机场上对乘客携带的液体物品进行了十分严格的检查,因此推断恐怖分子可能是计划使用液体炸弹来炸毁飞机。对于“危险”飞机的数量,各媒体也报道不一,天空电视台说有6架,但BBC称有10架。BBC还报道称,英国官方认为该计划“极为复杂和有冲击力”,恐怖分子打算发动一次系列爆炸“冲击波”,其中每次引爆3架飞机。BBC还称,主犯生于英国,而且可能与巴基斯坦有关。

  “灾难”、“大混乱”……

  据BBC透露,9日深夜到10日清晨,英国曾经3次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商讨应对袭击的策略;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在深夜向美国总统布什电话通报了此次事件。从中似可以推断,英国虽然宣称这次反恐行动已“持续数月”,但其反应措施多少有些猝不及防。到记者发稿时为止,英国警方仍然不能肯定全部威胁已经排除,因此英国全境,尤其是各大机场,仍然受到严密的监控。

  目前,所有手提行李都不能被带上飞机。通常允许乘客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一律不能上机。乘客要么把物品留在家,要么更改行程。实际上,就像英国媒体指出的,根据新规定,基本上没什么东西可以随身带上飞机:只有旅行证件、卫生用品、婴儿食品、钱、信用卡等必需品,可以放在一个塑料袋中携带上机。所有乘客的所有穿戴都必须经过X光检查,婴儿车、步行工具必须经过X光检查。只有机场提供的轮椅可以通过检查口。前往美国的乘客,在上述检查之后,还必须在登机口接受二次扫描。任何液体不得登机。

  稍后,伦敦希思罗机场的发言人干脆宣布,除非“极为必要”,否则大家最好不要选择在当天出行。英国国内航线星期四全部取消。那些已经抵达伦敦上空的飞机,不得不暂时盘旋待命,等机场通知后才能降落。

  由于8月正是欧洲的休假季节,不少人选择在这个时间外出旅游。机场的新规定影响了毫无准备的乘客。从当地时间凌晨到10日上午,已经有大批旅客滞留在各大机场。当地媒体在报道中不断使用“灾难”、“大混乱”、“大大的问题”等字眼,来描述眼前的场景。由于机场安检过程全部使用人工排查,安检时间大大延长,候机楼内人满为患。一位打算去意大利度假的乘客对BBC记者说,光是走下一层楼,他就花了15分钟,人多得简直动不了。有些不甘心的游客还在网上改订其他时间的航班,但大多早已满员。不少人只好选择打道回府。在希思罗机场,连停车员、零售店店员都被动员起来,为乘客提供各种服务及信息。伯明翰、曼彻斯特、贝尔法斯特等大型机场全都出现极为拥塞的状况。英国航空公司已表示,周四不能离开的乘客,机票可在两周内有效。

  机场方面的紧张状况自然影响到其他部门。一位前往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的乘客表示,他凌晨4时就在通往机场的火车站遇到检查,“这种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由于飞机停飞,媒体紧急通知一些在国内旅行的人,改用火车或长途汽车出行。据悉,这种情况将至少持续一到两天,必然造成英国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紧张。

  英国专家总结特点

  英国有关安全专家表示,此次恐怖袭击的阴谋具有两大特点:一、规模大。如果真的有10架飞机,可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大规模的谋杀”,“这好像是‘9·11’式恐怖袭击在英国的开始”。二、和“9·11”不同的是,嫌疑人几乎都是英国“本土”长大的,所使用的材料也都是在英国制造的。

  专家还指出,英国各方面进行的调查也有两大特点:一、规模大。目前,有成千上万名警察和安全机构人员在英国多个机场,尤其是伦敦附近各大机场对旅客进行严格盘查;在伦敦、伯明翰、泰晤士河谷等地区进行大规模搜查。二、目的性强。警方高度怀疑恐怖分子会携带液体容器,如矿泉水瓶等组装成爆炸物的方法进行恐怖袭击。因此,各个机场都严格禁止携带液体容器和手提行李。

  其实,在去年伦敦爆炸之后,英国警方和安全部门一直草木皆兵,反恐几乎一直是英国政府、媒体每天谈论的话题。在反恐行动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误杀一名巴西青年,错误逮捕两名穆斯林青年等。因此,英国政府受到了来自民众和媒体的巨大压力。在10日英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有多家媒体问及相关问题。英国政府表示,此次安全部门和警方的行动是“适当的”;“恐怖袭击无戏言,要不然十分严重,要不然没有”。

  英国媒体的分析中有很多人认为,英国受到恐怖威胁是不奇怪的。其中一些人把原因归结为英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动,他们认为,由于布莱尔政府在反恐问题上紧跟布什,所以在伊斯兰世界结怨很深,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意料之中”的。另一些民众在发表自己意见时,再次把矛头指向穆斯林——这表明,尽管英国努力强调多元文化,但在经历了去年的爆炸案及漫画事件后,一些英国民众对穆斯林的偏见更深。

  欧洲美国都很紧张

  虽然距离去年的伦敦公交爆炸案已一年多,但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民众心里,恐怖袭击的压力其实并未减轻。英国突然提升恐怖警戒级别,多数英国人也表现得相当镇静。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机场,乘客表现出耐心与理解。在伦敦和伯明翰,乘客虽然无奈,但大多也能够宽容视之,因为毕竟事关自己的安全。一位女乘客对BBC记者说:“我在尽力让自己平静。”不过也有英国听众打电话给BBC,批评政府应该更负责地提醒民众,不应该临时抱佛脚,让这么多人留在机场,造成混乱。

  尽管如此,此事还是让各国的神经紧绷。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当天中断假期,返回巴黎召开紧急会议。法国航空公司也宣布暂时取消飞往英国部分机场的航班。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暂停了所有英国航线,新西兰航空公司推迟几天内的飞往英国的航班,以色列暂停飞往除希思罗机场以外的英国机场的航班,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同意接收一些从希思罗机场转来的航班。荷兰、澳大利亚及巴西等国飞往英国的航班也相继取消。与此同时,欧洲股价应声下跌了1%。

  美国的反应也相当强烈。目前除了把从英国飞往美国的航班的安全警戒级别提高到“红色”(即最高级)外,美国还将所有美国国内国际航班的警戒水准提升到“橙色”(次高级警戒),美国各大机场也临时加强了安检措施。这些措施甚至不比英国的松:牙膏、化妆品、防晒液等一切液体及胶质物品都不允许随身携带,婴儿用品及药品则要严格审查。由于普通的X光检测仪器无法测出液体炸弹,一些大的美国机场都已启用另外一些特别仪器进行安全检查。在美国一些大机场,也出现了和英国一样的乘客滞留现象。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前往英国的乘客遵照英航的指示,重新整理行李,把很多东西扔进了垃圾箱。由于不让携带液体,垃圾箱旁边堆满了瓶子。

  国际刑警组织对英国警方能够及时破获这起大案表示赞赏,同时表示希望英国警方能够把目前掌握的一切情况与相关国家分享,共同应对同类恐怖事件。

  反恐越来越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伟认为,“9·11”事件已经过去将近5年了,国际反恐的形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加复杂。首先,新生的恐怖分子在恐怖活动中开始扮演主要角色。“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多来自沙特等中东国家,而无论是伦敦地铁爆炸还是此次的未遂恐怖事件,实施亡命任务的都是西方国家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老一辈”的恐怖分子已经从前线撤退到幕后,纷纷潜入西方国家,利用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对社会的不满,趁机招募他们,甚至到监狱里去专门找那些最具反社会倾向和暴力倾向的青年。新生代恐怖分子生长于西方国家,对西方的种种情况也更加熟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使反恐形势更加困难。

  其次,恐怖分子滋生的土壤似乎更肥沃。“9·11”事件令西方社会对穆斯林这个群体产生了更大的疑心和戒备,中东的冲突中,美英倒向以色列一方,也被穆斯林视作一种对他们的歧视。尽管西方国家的官员一再强调穆斯林和恐怖分子不是一回事,并试图达到社会上不同族裔和信仰团体的宽容与和谐,但穆斯林群体仍然感觉被边缘化,这种“受害者的感觉”恰恰是恐怖分子最善于利用的,因此他们能一再得手,从少数族裔群体中吸收“圣战者”。▲

本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宋念申 施晓慧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寇维维 本报记者 李宏伟 张楠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