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奶油小生成为时髦(感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06:34 环球时报

  忽如一夜春风来。蓦然间,整个世界,许多“梨花带雨”般的婉约男人,以及举止做派“不让须眉”的豪放女人出现了。选秀节目“中性化”当道。在日韩,很多当红男星很“女人”。贝克汉姆染上了粉红色指甲,粗蛮的NBA球星罗德曼涂上了眼影;在美国,“假小子”装束蔚为流行。世界“中性潮流”来势汹涌,乃至不少人断言,当前的世界已经进入“中性主义”时代。

  “中性潮流”确实有,但要说“中性时代”的到来,却未免有错觉之嫌。“中性潮流”绝对不是最近从无到有,也并非横空出世。譬如,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旦说到男子英俊,形容词往往是“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体态婉美、举止风流”。放在今天,这也要归于“中性化”。在西方,油画中那许多看不出性别的天使,也可视作“中性化”审美的象征。可见,所谓“中性化”,早已有之。

  为何现今“中性化”会引起这般巨大的注意?那是因为当初的信息传播受到限制。如果网络早就像今天这么发达,手机像现在这么普及,媒体像今天这么无处不在,“中性潮流”或许早已成为一个过时的名词。因此,所谓的“中性潮流”,是对自古以来“中性化”散兵游勇的一次收容,从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只是因为时尚工业的诱导而变得更加明确,因为网络时代的“聚合”方便而增添了力量而已。

  此外,从传播学的理论上看,有一种“阴暗面放大效应”,即越是非正常的事情传播就越快,如果习以为常,传播热情就会降低。以“超女”评选为例,有许多自认主流的人,毋须再去证明自己的价值观。只有那些自以为与主流审美价值不符者,才会不惜代价,极力地证明自己的存在和正确。“超女”有几亿观众,但参与投票者只有几百万——但几百万投票者却“挟持”了几亿人的意见表达。

  错觉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炒作。当前的“中性化”概念,主要是被形形色色的选秀节目哄炒起来的。选秀节目要火起来,往往不管美誉丑誉,一定要制造争议、要另类、要颠覆、要有绯闻……“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以此吸引更多的眼球,拉来更多广告。“中性化”,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一个被用以炒作的噱头。

  错觉产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社会发展,男女的社会分工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许多男女之间从事着相同的工作,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参加着同样的应酬,这让许多人产生“时代不同了,男女已一样”的性别同一感。其实,工作相同、报酬相当、饮食结构相似、甚至衣着打扮都雷同,这显然不意味着“中性化”本身,因为“中性化”最重要特征是内在的价值观。可以说,只要人类不发生基因的突变,所谓“中性时代”大概就永远不会到来。世上多了几个当红的“中性化”偶像,并不代表社会就进入了“中性时代”———这只不过是多元中的“一元”开始确立了其“江湖地位”而已。在整个“江湖”之中,“中性化”仍然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流派。

  面对这股“中性潮流”,有人雀跃有人反感,有人赞扬是“对男权制度的起义”,有人则批评为“人性的退化”。这种对立的态度,其实已经部分说明了该潮流的两面性特点。首先,该潮流有其积极性。概而言之,“中性化”运动可弱化对女性那些不乏束缚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观,能够进一步促进女性的解放;可有效削弱此前那些过于膨胀的男权,并帮助男性变得细腻温柔,为社会和家庭增添和谐。其次,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中性化”成为一种持续的、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对正当成长期的青少年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譬如,在这种气氛熏陶下,奶油小生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时髦,某些男性会不会因此失去在特殊场合下挺身而出的勇气呢?▲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郭之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