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哈医大一院急诊急救工作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11:00 生活报

  提起急诊急救,不用解释就知道这是需要与死神抗争的医疗一线。哈医大一院作为省内的龙头医院,是全省接诊急危重病人数量最多、抢救成功率最高的、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先锋队。在这个让人望而生畏稍有疏忽就会让生命转瞬即逝的阵地上,涌现出许多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

  大火无情

  医护有情

  7月27日15时,盛夏的冰城热流涌动,这股热流流淌到哈医大一院更是汹涌澎湃。当武警总部、森林指挥部、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的领导将一面书写着“为国为民显忠诚本色,救治官兵写奉献篇章”的大红锦旗赠送给哈医大一院时,两个月前的一幕在大家的眼前再次浮现……

  5月26日18时20分,哈医大一院办公室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这是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打来的电话: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林业局胡通河林场高压线遭雷击脱落,引发火灾,抢险灭火的武警战士烧伤严重,请求支援。

  哈医大一院立即开始组织紧急救护医疗小分队,19时,工作了一天的烧伤科主任翟书娅、侯彦伟教授没顾上和家人告别,便匆匆带上急救药品和简单的医疗器械踏上了救援的旅途。

  时间就是生命,到达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医疗队的专家们和当地的医护人员立即召开会议,研究紧急抢救方案,并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抢救工作。医疗队对所有的伤员进行检查,武警战士们的伤势比想象中还要严重,许多伤员经过初步救治后,专家们又根据伤员们的伤势,决定分批转入哈医大一院继续进行救治。

  5月28日,已经两天一夜未合眼的首批医疗队返回,医院又派出了第二批医疗队,并派去了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这些医护人员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已经连续40多个小时没合眼,他们为每一位患者进行认真会诊,并拿出救治方案。

  在这次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哈医大一院抢救机制及时启动,各科齐心协力,显示了综合医院的实力,他们的工作不仅得到了省卫生厅和学校领导的好评,也令省武警总队的官兵为之动容。

  医护献爱心捐助物资13万余元

  2005年6月10日19时许,哈医大一院领导听说宁安沙兰镇沙兰河因上游山区突降暴雨,瞬间形成洪峰引发泥石流,造成沙兰镇中心小学师生伤亡的消息后,立即组织紧急救护医疗小分队,不到20时,两台载着胸外、脑外、普外、骨科、儿外、血液内科、ICU等相关科室专家的专车在周晋院长、纪检书记曹继臣等率领下,连夜赶往灾区。

  11日凌晨两点半,医疗队抵达宁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们立即到各个病房认真为每一个受伤患者会诊,针对伤者情况,对下一步治疗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同时解答了当地医生就伤者情况提出的医疗问题。

  13日,该院首批医疗队返回,又派出了以胸外科专业为主的第二批医疗队。医护人员在灾区夜以继日地工作,成功地将几名生命受到威胁的肺水肿患者抢救过来。全省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王胜发教授是专家组中年龄最大的,他两天一夜未合眼,打个盹儿后,又连夜赶往牡丹江参加转到那里的重患救助工作。

  17日,该院周晋院长率专家随卫生厅组织的医疗队再次奔赴灾区,并代表全院医护人员向灾区捐赠了13万余元的急需药品和物资。此行,他们看望了正在接受治疗的学生,并与当地的医生共同分析病情,研究治疗方案。

  一夜抢救6名重患转危为安

  2005年11月27日,我省七台河业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风煤矿一矿井发生重大井下爆炸事故。矿难发生后,6名幸存矿工伤势危重,其中5名伤员昏迷。29日,接到省卫生厅通知后,哈医大一院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成了以ICU病房、呼吸内科专家为组员的医疗队赶赴七台河,指导当地的医疗救治工作。

  29日18时,该院医疗队赶到七台河市,他们顾不上旅途疲劳,直奔七煤集团总医院重症病房,并立即对6名重伤者进行诊察,与当地医院医务人员一起讨论病情,精心制定抢救方案,一直忙到22时,才吃上晚饭。随后,他们又和值班人员一起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经过一夜的努力,30日早晨,6名重伤者病情均有明显好转,5名昏迷患者意识清醒。

  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抢救生命

  哈医大一院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抢救生命”,开通了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病房,这是我省唯一一家以急诊急救为主,集门诊、病房、手术室及重症监护病房为一体的重要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

  这个“绿色通道”由院前抢救、院内急救、手术室、重症监护的综合配套、高速运转的急救运行体制组成。化验和检查不出楼;急诊病人诊断和急救处理不出科;严重复合外伤抢救基本不出科;危重病抢救及恢复不出科;急诊病人从挂号、看病到收费不出楼;“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使遇到复杂、危重病人时多科协作的抢救工作更加快速、有效,主动与各科建立急救协作关系。特危重病人可直接进入CT室、手术室、监护病房,后补交入院费用。“绿色通道”医护人员本着“快速,便捷,优质,高效”及“第一时间,抢救生命”的信念和宗旨,接诊、抢救、住院、转科一条龙,多科协作,使重危病人的抢救工作更加快速、有效、畅通。

  医护人员

  时刻待命

  今年4月的一个深夜,44岁的出租车司机李先生,在连续工作36小时后,持续心前区闷痛使他意识到要突发心脏病,他勉强将车开到急诊室。医生给他做了一份心电图并简单处置后,立即火速将其推入CCU病房。此刻,CCU病房的医生已经被电话告知并做好了急救准备,就在患者移入病床的刹那间,心脏突然骤停,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紧急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转危为安。

  事后,仍心有余悸的李先生热泪盈眶,拉着10岁女儿的手连连称谢:“去年妻子因病去世,今天要不是你们,这孩子就成孤儿了!”

  由于心脏骤停,突然倒地被送往CCU病房的患者,屡见不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全力以赴,尽善尽美”,这十六个字所描述的惊险场面,每天都在这里发生。当出现险情时,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整装待发的战士,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当渡过险关时,成功的泪水在心里流成河,多少次紧张的小跑,多少次击掌相拥,喜极而泣最终换来的是病人的笑脸和健康。

  CCU病房历经傅世英教授、刘凤岐教授、李为民教授、王岚峰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开辟的24小时绿色通道,赢得了抢救时间,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得了新生。

  后记

  虽然让人紧张和忙碌的那一幕幕都过去了,可是哈医大一院的医护人员的心却不能平静,患者痛苦的表情和抢救的过程历历在目。每一次抢救、每一次手术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战争,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冲锋陷阵,同死亡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殊死搏斗;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凯旋而归时,他们的身体是疲倦的,可他们的表情是欣慰的。

  他们说:“哈尔滨医科大学成立就要80个年头了,学校培养了那么多医学人才,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我们作为学校下属的医院,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竭尽全力挽留生命。”

  这样的话语怎能不让人相信他们是出色的,一次次的突发事件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是对每个医护人员的考验。他们因为选择了这项事业,就选择了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作为百姓,看到了他们,也就看到了生命的保障。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