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信息化催生部队战斗力嬗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11:42 法制日报

  编者按

  预备役部队、信息化战争……在当今并不太平的世界中,这一个个军事关键词令人并不陌生。我军的预备役部队如何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走创新发展之路,在战斗力建设上有所作为?本报今天刊登的这篇通讯,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本报通讯员 吴溪 本报记者 郭晓宇

  盛夏7月,骄阳似火。沈阳军区综合训练基地内,吉林某预备役炮兵师正在接受实兵实弹战术考核。

  一辆辆方舱依次展开,一门门火炮昂首待发。方舱内,各级指挥人员聚集在电脑前。指尖跳动中,一组组数据快速传向阵地。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排排炮弹呼啸着扑向目标,顿时火光四起……

  330发炮弹覆盖目标

  阵地上,对19个目标进行射击,330发炮弹全部覆盖,考核课目项项优秀,指挥效率却提高了8到10倍。

  “战争之神”插上了神奇的翅膀!师长梁军深有感慨地说:“能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我们5年来对信息化建设的艰辛探索!”

  1998年,这个师重新调整组建时,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训练设施、生活设施和基层营连部建设几乎都是一片空白。经过一年多不懈奋斗,部队的状况大为改观。下一步建设向哪儿抓?工作重心往哪儿转?这些问题摆在了师党委面前。

  “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必须乘国家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之势,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

  师党委认识到,不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就无法履行我军肩负的使命。2001年初,师党委形成了围绕提高战斗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这一构想在官兵中引起了很多争论。有人认为,部队刚组建,干部没房住、家属没班上,有钱还不如为官兵解决点实际问题……

  为了让官兵了解信息化知识,师里组织军地领导和官兵观看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资料片,到地方科研单位和部队院校参观,感受信息技术的强大威力和我们存在的差距。全师还开展了以“组建预备役部队为什么、打赢信息化战争靠什么、提高战斗力抓什么”为主题的大讨论,使官兵们意识到,不搞信息化,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战斗力永远上不去、部队建设永远是低层次。

  19台新装备挺进唐山

  2004年6月25日,河北唐山。天朗日丽,将星云集。盛况空前的全军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各路精英多年来潜心经营的新装备、新器材公开“亮剑”。

  这个师自主研发的信息化装备独占鳌头,成了此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参展的19台信息化装备,以高新的科技含量、领先的实战性能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眼球。

  信息化建设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对预备役部队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该从何处入手,大家心里都没底。他们决定走出去开阔视野,寻找答案。2001年初,师党委兵分三路踏上参观考察的征程,历时两个月,行程数万公里,考察走访了8个军师级单位和17家科研院所,带回了一万多组数据、三十多万字的技术资料和可行性报告。

  师党委经过反复论证,决定从实用着手,向实战聚焦,平时缺啥就搞啥,战时用啥就建啥,形成了“任务牵引、前瞻设计,循序渐进、综合集成”的总体建设思路。

  2001年6月,该师一千多名官兵鏖战两个多月,铺设军用光缆二百六十多公里,使部队加入了全军程控电话网,实现了军内直拨通信。师里还筹集资金在师和各团建起局域网和广域网,加入了全军指挥办公自动化网。随后,他们又投资建成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与全军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实现了并网。

  2002年,该师投资三百多万元,建起了6个模拟训练教室,购置了多功能激光射击、侦察通信等二十多种模拟训练装备,开发引进了炮兵作战指挥、炮兵射击指挥、炮兵参谋技能、通信兵侦察兵训练等14套模拟训练系统软件,实现了训练基地化、网络化、模拟化。

  信息技术具有军民通用的特点。研制中,他们对民用技术装备,先进的积极借鉴、成熟的直接借用、相近的主动借助、通用的整体借来,通过嫁接、移植、嵌入进行集成开发,变外为内,化民为军。先后应用了地方技术三十多项,先进设备六十多种、三百多件。

  2004年,在专家的指导下,该师将作战链条上的各种要素和资源进行功能整合和集成创新,开发出了炮兵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野战条件下由师、团、营连到单炮的全程数字链无缝连接。

  500名科技人才支撑

  预备役炮兵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预备役领导怀和支持,离不开驻地科技人才的鼎力相助。师党委一班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必须搭建起军地合力领导建设信息化的大舞台,把双重领导化为双重力量,把双重身份变为双重责任,整合军地人才资源,打造一个合力建设信息化的人才方阵。

  2001年3月,师党委向时任第一政委、长春市委书记米凤君汇报了抓信息化建设的想法,米凤君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在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了主动倾斜。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该师把目标拉向一个又一个纵深课题,难度越来越高,人才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师党委班子向时任第一政委、长春市委书记杜学芳汇报了信息化建设情况,杜学芳说:“我们长春是个科技城,素有拥军的优良传统,你们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尽管提出来,我会和前任书记一样支持你们。”

  在拉动预备役炮兵师信息化建设的长跑中,三任书记一个接一个传递着手中的接力棒,持续为师里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预备役炮兵师信息化建设能有今天,得益于由现役和预备役500名科技人员组成的“一团一组一队一库”:“一团”,就是“决策智囊团”,由20位资深专家、教授组成,主要是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辅助党委决策;“一组”就是“科研攻关组”,由80名信息、通信、技侦、电子等科技人员组成,重点破解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一队”就是“技术保障队”,由100名网络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和师团技术骨干组成,负责信息化系统维护调试、重大活动中的技术支援保障等工作;“一库”,就是“高技术人才库”,遴选300名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分8个专业纳入《高技术人才储备数据库》,根据需要,随时点将上阵。

  官兵们都说,这“四个一”就像“四驾马车”,是拉动炮兵师信息化建设驶上“快车道”的领军力量。

  好砖精烧,良玉细琢。早在该师信息化建设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就把信息化建设的舞台当作现役官兵学习成才的平台。他们开展了高科技知识普及、计算机和外语考级、学历升级“三项成才”活动,还在4所军地院校、7个装备生产厂家和3个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训基地,派人参与软件研发、装备改造和操作培训等实践活动。

  目前,全师现役干部本科以上学历已由2001年的36.5%增至81%,研究生12人,初步形成了以现役军官为骨干、预备役科技人员为主体、地方高技术人才为补充的信息化建设人才群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