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坦然面对“遗体捐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5:31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8月14日电(记者朱旭东 付一鸣)尽管“入土为安”仍是多数中国人对待遗体的传统观念,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坦然讨论遗体的处置问题,并勇敢地加入遗体捐献志愿者行列。

  南京和上海是中国开展遗体捐献最早的两个城市。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者之友总干事罗培根说,南京的第一例遗体捐献者大概出现在1983年,目前南京有志愿捐献遗

体者近4000人,其中已捐遗体者440人,其中有院士、有将军、有工人、有农民,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4岁。

  “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加入这一行列。”罗培根说,去年5-7月,南京共有45人报名捐献遗体,而今年5-7月,就有80人报名参加;2000年到2005年,共有16人在南京红十字眼库捐献了眼角膜,而今年到现在,就已经有6人捐献了眼角膜。

  前不久,江苏丹阳一位32岁的农村妇女姜建于,因患白血病行将离开人世,她毅然决定捐献遗体来“回报社会”。姜建于平静地说:“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不想把遗憾留在世间。”

  记者在她的《公民生前志愿捐献自身遗体》的申请登记表上看到了她家属的意见:同意捐献,如眼角膜有用的话,能给他人带来光明,是她本人及家人莫大的光荣。

  1996年6月6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南京市志愿捐献遗体管理暂行办法》和《南京市红十字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工作规范(试行)》,并成立了以南京市副市长为主任的市志愿捐献遗体工作委员会。

  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开始自愿捐献遗体,却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很可能去世时遗体无法被医学充分利用。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遗体捐献库”,如果突然出现一个捐献者,相关医疗单位却无法及时掌握信息。

  “有了供方,却不知道需方在哪里。”罗培根说,中国的遗体捐献需要一个统一的机构来掌握全面的信息,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遗体捐献库”,才能真正了却遗体捐献志愿者生前的愿望。(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