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晕轮效应”下失衡的公众评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7:48 国际在线

  作者:舒圣祥(个人文集)

  国道建成通车仅19个月,强行冲卡逃费和暴力抗费的车辆达1.6万余辆次,其中40%为当地基层机关车辆或公务人员所乘车辆。新华社记者在江西萍乡市采访时了解到,受“特权”思想的影响,319国道萍莲段一些基层干部带头冲卡逃费成风。个别人还频频组织冲击收费站,打砸破坏收费设施,打伤收费人员,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8月11日新华视点)

  面对这样一条新闻,理智的反应,当然应该是对“特权”干部们的野蛮行经进行猛烈的声讨,因为他们强行冲击收费站、聚众殴打收费员的举动,简直就是无视国法,是在以狂妄的“特权”公然挑战社会正义和国家法律。奇怪的是,一向痛恨官员“特权”和狂妄行经的社会舆论,在这件事情上却不可思议地倒向了另一边:冲击收费站俨然成了“正义”之举。人们高声质问为何要收费,似乎收费站本来就是该被“冲击”的,因此带头冲击收费站的当地干部,倒成了“为民谋福”的“先进模范”!

  显然,是公众对收费公路的切齿痛恨让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对官员特权的必要声讨,反将被滥用的特权视为公平正义有力的“救济”途径。就事论事地说,公众对江西萍乡干部冲击收费站事件的评价,只能用颠倒黑白来形容。这不禁使人想起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人们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正如月亮周围有时出现的朦胧圆环(晕轮),其实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公众对于“冲击收费站”事件奇怪的评价,正是晕轮效应的体现:收费站被认为是坏的,因此冲击收费站必然是好的。

  “中国收费公路长度全球第一”、“普通公路收费员月薪8000”、“贵州审计出还贷收费仅占总收费的15.07%”、“大学生争当公路收费员”——当新闻焦点一次又一次聚焦到收费公路之后,脆弱而敏感的公众神经,经过一遍又一遍挑衅与痛感的历练,已经对收费站形成了清晰的“定见”:天下收费站都一样黑,都是新时代的拦路劫匪。从此以后,只要见到收费站的新闻,哪怕是完全正面的,也会习惯性地大力批判之;只要有人和收费站作对,哪怕是绝对的恶势力,也禁不住要为之热情拊掌。

  虽然笔者对于中国公路的“私路”化,对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名不副实,对于“卖路”的“无本暴利”,和所有人一样深恶痛绝,但是一码归一码,政府官员暴力冲击收费站肯定是不对的。在他们“勇敢”冲击收费站的时候,绝对不是想着为“打破垄断”出力,更不会是为了“给群众挣来一点点的好处”,滥用特权唯一目的就是谋求私欲。官员特权相比收费站对于公众权益的戕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聪明如大文豪普希金尚且难避晕轮效应,为了一个漂亮女人不惜丢下创作债台高筑,最后为她决斗而死;过分要求普通国民时刻保持不偏不倚的绝对理智,显然是不公平而且不实际的。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收费站之流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努力改变在公众心目中的恶劣形象,并时刻牢记:千万不要欺民太甚。

  

  审稿:刘恩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