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糖往事:全球化浪潮下的兴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21:1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林楠)为期三周的赴台文化专题采访,给记者留下了诸多记忆沉淀,台南是其中尤为令人难忘的片段。

  台湾糖业公司的台南分公司,是半个世纪前记者出生的地方。从搞了一辈子甘蔗研究的父亲那里,记者不止一次听说过当时台湾甘蔗生产和制糖业的辉煌。

  终于踏上了台南的土地,车窗外偶尔掠过的甘蔗田,似乎比我想象中的要少得多。凭着糖厂的标志——那高高的烟囱,我们走进了台南的“善化糖厂”。

  宽敞的厂区,破旧低矮的房子,那两个高高的烟囱下,陈旧的机器静静地趴在那里,显然并没有生产。在厂区内转了一大圈,比较热闹的地方,却是卖冷饮的商店和餐厅。

  年近五十的张先生,自称他在糖厂是“属于比较年轻的”。因为到今年3月,糖厂已经整整60周岁了。他告诉我们,糖厂在七八年前就租给了别人搞观光旅游业。“善化糖厂”也是一个“活化石”,只有每年的12月会开工榨糖,平时只是供人参观。

  他说,上世纪50年代初,是台糖公司最鼎盛的时候。那时,台糖公司在全台湾有40多家分公司,光在一个台南县就有8家。由于台湾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所产的甘蔗和蔗糖品质特别好。日本殖民者占领台湾期间,食糖就是其大肆掠夺的资源之一。台湾光复之后,公营的台湾糖业公司成立。上世纪50年代之后,食糖一直是台湾出口换汇的主要来源之一,甚至有一个时期,全台公职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就是台糖公司。

  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台糖公司开始衰落。原因很简单:由于全球经济迅速一体化,国际上的食糖到岸价格比台糖公司自己生产的成本要低将近一半,在国际市场竞争下,台糖难以为继了。

  据介绍,面对困境,台糖公司做过很多努力,搞过多种经营,但仍然没有能够抵挡住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冲击。现在还在生产的台糖分公司,全台湾岛仅剩下3个,每年生产的食糖不到当年的十分之一。

  目前,台糖公司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当年留下来的土地,差不多有五六万公顷。如今,只要拿出一小部分来盖别墅卖,就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一大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靠它。

  张先生从未去过大陆,但对于大陆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也很高兴。“台湾糖业经历过的这些兴衰,是不是大陆也会经历呢?”他好奇地问记者。(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