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层峦叠翠处处春—林芝地区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巡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2:47 中国西藏新闻网

  刘伟刘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神州,备受党的阳光雨露滋润的西藏农牧民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满怀期待。林芝地区新农村建设从何处着笔?7月24日至8月4日,林芝地区专门召开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现场交流会议,此次会议本着“边看、边想、边议”的原则,以实地考察、交流学习为主。地区财政、发改、农牧、农发、科

技等部门主要领导及全地区7个县主要干部在行署副专员刘来兴的带领下,先后来考察了工布江达县、林芝县、米林县、朗县、波密县、察隅县扶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各县交流了发展特色农牧业、实施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共同为林芝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脉。

  林芝,藏语“太阳的宝座”。8月林芝的景色与西藏其他地区迥然不同,一派森林云海、蓝天白云、冰川衬森林、碧湖映雪山的绝伦风景。田野里,远远望去,成熟的青稞和麦子金黄一片,东南风徐徐吹来,带着阵阵扑鼻的清香。山上硕果满枝、山边新房错落有致、栏中禽肥畜壮、塘里鱼群悠游、菜园一片青绿,人为的建设和大自然的景色都结合得那样完美、那样和谐;农牧民群众的脸上荡漾着喜悦与幸福。采访中,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让人过目难忘:工布江达县:借得春风扶农桑

  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工布江达县特色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近年来,该县按照“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思路,以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以发挥优势产业为目的,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在坚持质量、效益、速度的有机统一下,大力发展牦牛、藏猪、藏鸡养殖,扩大了优质青稞、油菜、中草药、经济林木及大棚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上半年,农牧民群众通过特色农牧业实现收入达6457万元,人均实现收入达2757元。其中,藏猪、藏鸡养殖实现收入969万元;中药材采集、种植实现收入达5203万元;林下资源采集实现收入200万元;大棚蔬菜实现收入85万元。

  特色养殖业逐步壮大。今年以来,工布江达县始终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经营、生产高效”的原则,加强藏猪、藏鸡品种保护。在继续扶持150户藏猪专业养殖户的基础上,进行藏猪扩繁基地建设,发展藏猪养殖专业户100户。同时,自治区农牧厅下拨专项资金,用于对群众的补贴,鼓励群众对品种不纯的藏猪进行淘汰出栏,为全县的藏猪养殖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特色种植业初具规模。工布江达县针对虫草采集是农牧民群众增收主渠道的情况,于2002年出台了《工布江达县虫草资源管理办法》,在保护好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并且积极扩大龙旦花、丹参、红参等药材的采集、销售和人工种植规模,加快了藏药材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

  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工布江达县积极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做好农副土特产品和特色食品的加工,农牧业产业化初显成效。出台了《工布江达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先后引进并扶持鑫旺土林实业开发公司,林下资源开发公司、兴农丹参酮萃取厂等企业,“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农牧业产业化模式已初步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县虫草、松茸、青冈菌、藏猪、藏鸡产业链条逐步形成,提高了农牧业经济效益,增加了群众收入。

  科技培训力度加大。为进一步提高全县特色种养业科技含量,确保种养殖质量,县农牧、科技等部门根据项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农牧民群众进行科技培训。针对县科技力量不足的现状,积极邀请自治区畜科所、地区农牧局、地区科技局、农牧学院的专家教授来县里举办培训班,为农牧民群众传授藏猪、藏鸡、大棚蔬菜、丹参种植等科学技术。今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特色养殖户技术培训12次,培训人数达453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种养殖水平。

  林芝县:春风化雨润人心林芝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牧民占全县总人口的8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今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一园、四区、六村、三基地”的发展思路,投资建成了林芝县藏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园、第一个土豆专业村———米瑞乡玉荣增村脱毒土豆种植专业村、第一个藏鸡养殖专业村———八一镇唐堆村和鲁朗镇纳麦村、蔬菜生产基地———八一镇唐堆村、色定村、加丁嘎村和米瑞乡朗乃村蔬菜生产基地、米瑞乡犏奶牛养殖基地。如今,该县特色农牧业发展的雏形凸显,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初见成效。

  明确发展思路和指导原则。特色农牧业生产,离不开市场这个载体,盲目整体推进是注定要失败的。今年以来,林芝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依托中心城镇、林芝机场、旅游景点的市场优势,通过深入的调研,确立了“一园、三区、六村、三基地”的特色农牧业发展思路。在指导发展方面,为避免盲目冒进,提出了“精品要精益求精,亮点要画龙点睛”的试点示范原则。

  突出特色。在选择发展项目时,该县充分借鉴米林农场高起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的经验,把藏药材种植,特色绿色蔬菜瓜果种植、藏鸡、藏猪养殖,优质高产奶牛养殖列为首选项目,努力突出特色。

  重视科技服务。特色农牧业发展科技服务是关键。林芝县始终坚持培训到户,科技服务到家的原则。凡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的项目,坚持不上。凡上的项目技术服务一定跟踪到户。

  注重生产与市场连结。特色农牧业发展只重生产,忽视市场,一旦项目失败,损失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严重的是挫伤农牧民发展的积极性。为此林芝县一边服务于生产,一边有意识地引导农牧户发展与市场连结的营销经济协作组织,引导农牧民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共享市场经营成果,如米瑞乡玉荣增村,采取县财政风险担保的形式,鼓励群众成片种植脱毒马铃薯。

  认真考察,层层筛选。今年以来,林芝县在特色养殖业方面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做法,在原有养殖户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层层筛选,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专业户,除投资修建鸡舍、猪圈和免费提供鸡苗外,还根据养殖户的积极性,免费提供农膜扶持群众搭建塑料大棚,种植青饲料,以便改善饲料结构,解决群众饲料困难的实际问题。同时,在群众个体养殖、自产自销的基础上,鼓励群众进行联户养殖,在形成一定规模和达到较高养殖水平后,逐渐发展并组建农民特色养殖经济合作社,最终形成“合作社加基地连市场”的发展模式。目前,八一镇唐堆村藏鸡养殖营销合作社和鲁朗镇纳麦村藏鸡养殖营销合作社已挂牌成立。

  米林县:唱出“特色”谱乐章面对西部大开发、福建省对口支援和林芝机场修建的历史机遇,近年来,米林县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实施“特色强县”战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四区一带”建设成果,特色产业发展成绩喜人。

  提高认识,明确特色产业思路。发展特色农牧业,推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03年以来,米林县根据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确立了“四区一带”的产业布局,即:建立城郊优质蔬菜种植区,藏猪、藏鸡特色养殖区,第三产业培育区,工业园区和以核桃为主的沿江两岸经济林木种植带。为该县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900亩,除种植反季节蔬菜外,还引入了葡萄、草莓、西瓜等名特优瓜果产品,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加了群众收入,2004年至今,共出售蔬菜瓜果350余吨,为群众创收105万余元;藏猪藏鸡养殖户已有200多户,2003年至今合计收入473.5万元。

  筹措资金,加大特色产业项目投入。在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中,米林县坚持国家投入一点、政府补贴一点、农牧民群众自筹一点的原则,多渠道筹措发展特色产业的资金,对加快发展特色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发展资金达466.8万元,其中,区、地两级投入246.8万元,县财政投入资金达220多万元,同时,县农牧局多方筹集资金8万余元,为养殖户配发了优质草种籽、饲料和兽药等物资,解决了特色养殖户对饲草的需求。

  加强培训,提高农牧民群众科技水平。为加强发展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科技素质,米林县推行农牧局技术员分片承包制度,科技人员定期、不定期下乡为农牧民群众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农牧民群众参加地、县两级举办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牲畜疫病防治、新品种应用、市场信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并邀请农牧学院的专家为农牧民传授知识。三年来,全县农牧部门的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达2500人次,财政投入农牧民群众技术培训费用达10多万元,培训农牧民群众达7000余人。今年上半年,县农牧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藏鸡、藏猪良种扩繁基地、藏药材基地等项目区开展了牲畜疫病防治、藏药材种植等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向农牧民下发价值2万多元的药品、草籽、书籍等,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积极引导,成立藏猪藏鸡养殖学会。为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养殖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米林县按照“民办、民管、民享”的原则,组建了藏猪、藏鸡养殖协会2个。

  波密县:野生天麻———土里长出“金娃娃”波密县天麻素以药味醇厚、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而在区内外享有盛名。

  2004年以来,波密县紧紧围绕地委、行署确定的“1231”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野生化培育、产业化经营、政策性扶持”的原则,扎实抓好野生天麻种植的培育、推广工作。

  区域化布局。多年来,波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野生天麻推广种植作为全县的一项支柱产业来发展,坚持相对集中,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生产布局规划,有计划地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一批有一定规模的野生天麻种植基地,逐步实现野生天麻种植的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目前,已成功建立了扎木镇、古乡3个野生天麻推广种植基地,总面积达150亩以上,有效地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了全县野生天麻种植的发展,为今后五年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打下了坚实基础。

  野生化培育。波密县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是波密天麻具有较高的品质并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根本原因。因此,全面推广种植波密天麻,首先要用野生的生长环境来保证质量。严格按照的生长环境为野生天麻培育基地和各乡镇、村的推广种植基地选址;其次是用技术保证质量。波密县第四批援藏干部投入资金从内地引进专家,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成立了野生天麻培育技术攻关小组,成功突破了野生天麻培育的技术难关,并培养出技术骨干20多名,培训农牧民群众600余人次。

  产业化管理。波密县在推广种植野生天麻中,始终坚持适度规模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努力把野生天麻种植推广到全县的6个乡镇,形成野生天麻培育产业带;同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与广东省广弘药业公司达成意向性收购协议,初步构建了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参加各种招商洽谈会、物资博览会等,逐步加大对波密天麻的宣传推荐和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打造农牧业特色产品品牌;积极组建波密县天麻协会,规范化管理。目前,已成功争取农业部农村专项合作组织专项资金90万元。

  政策性扶持。野生天麻推广种植是一项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波密县坚持多元统筹,科学指导,大力扶持,合力推进。在组织指导中,强化推广工作机构,加强组织协调,专门成立了野生天麻推广种植领导小组,形成了大力推广野生天麻种植的良好氛围;在强化合力上,县委、县政府统一协调科技、农牧、建设、发改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落实责任,从不同角度加大工作力度;在政策扶持上,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工商税收、招商引资、用地用电、人才开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筹集上,积极疏通金融渠道,广辟资金来源,落实援藏资金320多万元,争取国家发改委立项“波密县野生天麻培植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争取农牧厅专项资金120万元。

  朗县:“两椒两桃”迈大步朗县具有独特的小气候,适合核桃、花椒等多种经济林木的生长,而且,其核桃花椒品质较好,在整个西藏具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朗县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始终将发展“两椒两桃”种植作为特色农牧业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优化发展优势产业,着力实施特色兴农和高效兴农,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推动了特色农牧业的快速发展。

  整合资金,不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核桃是朗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今年以来,该县积极整合扶贫、林业、援藏等多方资金加大了核桃的种植力度,进一步细化、优化种植布局,全面推进了核桃标准化生产。上半年,全县多次组织县干部职工种植经济林木,面积达1180亩,其中核桃820亩,同时为加强核桃种植的管理,实行核桃管理县、乡、村三级领导联系点制度;在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400万元的辣椒整乡推进项目已通过自治区审查,在洞嘎镇集中种植辣椒800亩;并建设105座高效温室以开展反季节辣椒生产,提高辣椒产值,使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570亩。

  引进推广新品种,提高科技含量。近年来,朗县通过从本地核桃中选取品质较好的种子进行繁育的方法,不断提高核桃的产量和质量。并积极加强科技培训,邀请区农牧厅的技术人员、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专家教授为农牧民群众传授经济林木、蔬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充分利用现有人才,继续实现科技特派员制度,划区进行承包,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得实惠,增效益;同时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引导农牧民群众到外地现场观摩,考察取经。

  狠抓品牌效益,促进产、供、销一体化。为保护本地特色产品、提高附加值,朗县已注册了“贡布千年”核桃、“贡布千年”核桃油商标及“朗香”辣椒、“朗香”花椒、“朗香”藏冬桃等“朗香”系列品牌和“拉贡塘酥油、牦牛肉干、奶渣”等畜产品,为树立特色品牌抢占市场先机。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农牧民经商队,对朗县特色农牧产品进行销售。并对“两椒两桃”及畜产品定制了精制的包装系列,提高附加值,增加农牧民收入。2005年,全县核桃年产量50万斤,收入175万元;花椒年产量0.5万公斤,收入25万元;肉桃年产16万公斤,收入256万元;辣椒亩产达1400公斤以上,收入252万元,全年仅“两椒两桃”生产就使群众人均增收488.10元。察隅县:产业调整促增收

  近年来,察隅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地区关于“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决策部署,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理念,高产水稻、良种小麦、无公害蔬菜、藕田养鱼等特色产业已出现规模。发展优势,调“强”产业今年以来,察隅县加强改造和调“强”特色产业,农牧业经济的总体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业结构产业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规模化方向发展。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强”种植业。今年以来,察隅县以实施优质水稻项目为主,加强小麦良种等粮食作物的推广,粮食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共改造低产田6800亩,推广小麦良种1200亩;并投资20万元,新建5440平方米的无公害蔬菜基地。

  以科技为动力,做“强”新特产业。近年来,察隅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探索、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的“新特”产业,培养了一批懂技术、能致富的“新特”产业示范带头人。目前,共栽种枇杷4.4万余株,建立350亩的枇杷基地;推广种养结合新模式,建立70余亩藕田养鱼基地;投资26万元,购进蜜蜂330箱及相关设备,建立蜜蜂基地。立足长远、调“长”链条长期以来,察隅县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不断探索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四位一体”的运作方式,拉长特色产业链,提升特色产业的经营水平。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为巩固和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迅速开拓、占领和巩固产品市场,察隅县成立了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小组,力争今年注册3-5个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农牧业产品商标。

  构建“大集中、小灵活、立体性、循环型”的产业布局。以藕田养鱼为例,察隅县以下察隅镇洞冲村为主,集中规划70亩的藕田养鱼基地,同时发展生猪、家禽养殖,开发藕池钓鱼和观光旅游,做活“大集中、小灵活”的文章;实行鱼、鸭、猪共养,兼顾生态旅游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了“立体性、循环型”产业布局的构建。

  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反向思维抓生产。察隅县瞄准全区蜂蜜市场的空缺,引进先进养蜂设施和技术,建立蜂蜜生产基地,通过对养蜂技术人员的培训,参与蜜蜂养殖的农牧民群众转变了传统采集野生蜂蜜的观念,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科技意识。目前,蜜蜂基地已出蜂王浆10余公斤,蜂蜜150多公斤。

  “生产不发展,生活没改善,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刘来兴说,“今年年初,区党委书记张庆黎指示我们‘在西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根本途径就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速推进农业化进程;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使西藏特色农牧业形成大气侯。’在林芝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按照庆黎书记的要求,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围绕重点特色发展,立足当地实际,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在技术上提供服务。要注意引导好、保护好当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使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种植方式,积极从事特色农牧业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对发展特色产业愿望强烈,并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的群众,要提供良好的服务,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扶持,为其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帮助群众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生产期间的管理,帮助群众开拓市场,寻找销路,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谈起此次下乡调研的感受,刘来兴高兴地说,“各县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特点鲜明,成效初显,有些地方还形成了一定规模。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基层的干部找到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抓手;林芝广阔的农区、牧场,在迈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上,迸发出了新亮点;群众在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正在得到新实惠。今后,我们林芝地区的特色产业将继续围绕地区‘1231’发展思路,按照地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经营、生产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突出特色,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实现新突破,以新突破促进新发展,加快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化经营,推动全地区‘三农’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