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都工业增加值增幅25% IT产业乘势而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4:3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记者 钟文

  开篇语

  2006年——成都加快产业发展年。

  今年上半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5%,创造了近10年来最好水平!但成都与沿海等发达区域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的差距在工业,工业的差距在产业发展上,并最终落脚到可以影响某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上。

  引导有共同指向的产业向特定的优势区域集聚,实现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2005年7月,根据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医药产业等在内的6大产业推进办公室。一年以来,涉及的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成都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2006年7月11日,市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主导产业必须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工业强市,成都正以产业强势突破!加快产业发展不再是一个口号。

  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深度报道,选择已经形成规模并逐步壮大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的成都汽车产业集群以及目前正在进一步推进发展的成都市医药产业集群,进行深度解读——我们产业发展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比较优势,下一步又如何定位发展,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积极推进?探索成功经验,研究存在问题从而推进产业发展。

  “鸟头”较重,“两翼”尚待丰满,“尾翼”正在崛起——

  在集成电路产业“全国地图”上:“鸟头”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两翼”为环渤海和珠三角,“尾翼”则为成都。

  包括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等在内的成都IT(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经显现出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产业集群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我市IT产品制造业发展令人振奋: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1.19亿元,同比增长39.8%,主营业务收入134.88亿元,同比增长47.5%;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增幅15.6个百分点和17.6个百分点!

  其中尤其以集成电路发展最受关注:设计企业近50家,制造业目前正在形成共2条8英寸晶圆(即单晶硅圆片,最常见的半导体材料)生产线,封装测试目前已经形成了西部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基地——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已经形成。

  下一步,成都IT产业要做优做强,何以谋划?

  答案:拉“长”产业链,做“粗”产业链。

  借鉴台湾等地集成电路发展的经验,上游发展光伏产业,下游发展光电显示产业,将这个产业拉长,如何?

  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全力以赴抓住几个重大项目,把整个产业再做粗,“加大横坯”!

  看准了、认准了,乘势而上,成都IT大有作为!

  初步形成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

  新闻点击

  2003年8月27日9时30分,皇冠假日宏图A厅。

  时任英特尔技术及制造事业部副总裁、封装测试部门总经理王寿苔和时任成都代市长的葛红林,在中英文本上签字——总投资3.75亿美元,英特尔将其芯片和封装测试基地项目正式选择落户成都!

  2005年3月23日,英特尔公司和成都市政府签订了第二期项目投资备忘录,在一期工程还未完全结束之际就史无前例地开始了二期工程的建设,英特尔成都项目总投资规模也由此扩大到了4.5亿美元。

  2005年12月6日,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开业……

  引进英特尔,实际上就是引进了一个产业,带来了一个产业链,而不仅仅只是个孤立的企业,是一个链条的效应。这个产业对四川对成都产生的聚集效应、带动示范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今年3月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这样点评英特尔落户成都的意义。

  市长助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敬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没有英特尔当初对我们投资环境提出的要求,就没有现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局面。集成电路产业要求必须有大量训练有素的人才、寻求更低成本区域发展,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持,这也是英特尔选择落户成都的原因。两年前,在蓉台IT产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先生曾经说过,“成都很有希望发展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第三极”。两年多来,我们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成都IT(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显现出发展基础良好的产业集群的态势。有专家称,从产业链的角度,成都已经形成了一个由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组成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据了解,成都是7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成都的IC设计企业,从2005年的11家迅速聚集到目前的近50家,包括南山之桥、虹微、成都华微等知名企业。主要从事网络通讯、智能家电、IC卡等消费类超大规模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成芯公司)8英寸晶圆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可望在明年一季度投产。另外一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也于日前正式开工建设。两条生产线建成以后均可形成月产8英寸0.35—0.18微米芯片2万片的生产能力。

  目前成都已经形成了西部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引进了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美国芯源等项目,其中英特尔项目经过多次增资,总投资达到5.25亿美元,中芯国际、友尼森、美国芯源等也将于今年陆续投产。

  在终端及配套产品方面,成功引进了美国安捷伦公司电子测量仪器项目、全球第二大电子连接器制造商莫仕公司连接器生产基地、中国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双模手机以及TCL整机等项目,引进了BOC、梅塞尔等气体生产项目以及爱发科真空镀膜项目等,集成电路产业的配套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相关链接

  据一家统计公司对国内几个集成电路发展较快的区域的数据统计显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设计企业大约300家,晶圆制造企业有12个规模较大的厂家,封装测试企业则超过20家,同时还有大量配套企业,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中心区域。

  环渤海区域的集成电路水平发展也很高,设计企业约200家,晶圆制造企业3家,封装测试企业约2—3家。

  珠三角区域设计企业大约100家,封装测试企业大约2—3家,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晶圆制造企业。

  成都集成电路产业是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做粗拉长集成电路寻求新突破

  新闻点击

  中芯国际(成芯公司)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作为我市第一条晶圆制造生产线,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总投资22亿元人民币。“根据目前的建设进度预计明年一季度就将建成投产”,据工作人员介绍,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4万片0.18-0.13微米芯片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1亿元人民币左右。

  作为我市IT产业集中发展区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已形成年销售收入120亿元人民币的产能。IC的设计水平已经从0.35微米提高到0.13微米,甚至更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封装测试方面,英特尔等项目的年封装测试芯片能力达23.4亿片,达产后可实现近100亿元的销售收入。

  “但是成都不应该只是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高新区也不会仅仅局限于目前的这种发展状态!”敬刚告诉记者,下一步,将采取多种措施,寻求新的突破。这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作粗产业链、拉长产业链。把产业链比作一根水管,直径1米的和直径10米的流量肯定大相径庭,集成电路产业链也是一样。

  记者了解到,我市在集成电路发展的最近目标包括:在做粗产业链方面:争取在未来3年内IC设计企业发展到100家;加快目前正在进行的两条8英寸生产线的建设,力争引进一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以及其他项目,使8英寸晶圆生产线尽快达到3条以上;确保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等一批已建成的封装测试项目充分发挥其产能,并力争再成功引进欧美等地知名企业的一批封装测试项目。

  在拉长产业链方面:在上游方向,着力引进德国、美国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原材料和半导体设备制造项目。在下游方向,全力推动目前已经签约的一个平板整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引进韩国以及欧美等地一批光电显示项目和有较高水平的整机项目,使集成电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延伸。

  围绕产业做强配套和人才支撑

  新闻点击

  2006年6月28日,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赶赴成都,参加在这里举行的200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成都研讨会暨成都产业投资说明会。“这是我们首次以大规模组团形式进行投资考察,原因在于我们看重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前景!”SEMI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丁辉文这样说。此次参与考察的20余家企业均是国际知名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供应商,都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好搭档。

  2006年8月7日下午3时,高新区管委会,刚刚放下手头上的工作,敬刚又紧急投入到商讨一个投资接待的PPT文件的具体内容,“我们最近有多个招商引资项目都在积极推进,其中就有SEMI协会成员企业!”

  “看准了,就下大力气去抓这个项目。”敬刚称,这是他们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过程中最大的感受。诚然引进大项目可能困难很多,比如会面临电价、人力资本、人才培训等问题。“但真正把这些重大项目落下之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据市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办主任刘玉泉介绍,成都IT类人才的质量和密度为西部第一,具备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但是,也面临着尖端人才,特别是IC设计类人才不足的制约。“两个解决途径,一是引进,二是培养”,通过加快IT产业发展,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包括集成电路、软件等在内的IT人才高地;同时要围绕“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特征,充分依托在蓉高校,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国际知名教育培训企业资源,加快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记者从市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办以及高新区等相关单位了解到,根据目前的工作推进计划,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并制定太阳能光伏产业布局规划,明确产业链上游多晶硅、中下游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建生产结构、基地布局。

  而围绕重点方向和领域组建企业联盟或者产学研联盟,则是市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办目前正在进行详细研究调查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根据设想,以产业龙头为主导,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参与配套,促进本地企业产品提档升级,加快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

  在软件产业方面,将迅速打造中国最大的软件产业集中发展载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实施大企业战略!光电显示围绕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本地相关企业和中科院光电所,电子科大等,打造区域性光电产业产学研联盟。光伏产业整合四川大学、汇源电器、九洲电子等校企联盟,完善光伏产业链。

  下大决心,成都IT必将大有作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