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羞耻感:内心的道德法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9:33 南方日报

  林虹

  当代中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开始尊重个人的独立选择,并给予个人更多的道德选择自由,这是一种历史进步。但是,一个人若过分地强调自我而忽略了社会公共道德,就会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等基本的道德界限,从而变得荣辱不分。时下卖淫嫖娼、坑蒙拐骗、造假贩假、损公肥私、学术腐败、行贿受贿等

现象的出现,向人们敲响了道德危机的警钟。“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知耻比知荣更重要。康有为说:“养民知耻,耻者,治教之大端”;龚自珍说:“教以耻为先”。品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人们不断从羞耻感向荣誉感提升的过程。

  概言之,羞耻感是个体违背道德或感到无能时,基于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指向自我的痛苦体验。羞耻感是个体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任何人有了羞耻感,才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以说,羞耻感是个体内心的道德法庭,起着良心发现、纠正错误、抑制罪恶的作用,它可以有力地遏制人的消极行为和不良道德发生。

  一个人的羞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培养羞耻感就是有目的地激发个体的羞耻心,进而促进整体道德水准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羞耻感的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其自尊心和责任心来实现。

  自尊心是指个体已做出的或通常持有的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体验,它所表达的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自尊是由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一致程度决定的。心理学理论认为,羞耻感产生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也就是说,当发现现实自我未能达到或违背了理想自我要求的时候,就会产生羞耻感。可见,羞耻感是自尊心受挫的一种表现形式,有自尊心的人大都会有羞耻感。通过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培养其羞耻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重要的是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若对学生挖苦、斥责甚至体罚,只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泯灭其自尊心,从而导致羞耻感丧失。在培养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形成适度的羞耻感。因为,过强的羞耻感反而会导致产生偏激、病态的行为,如交往障碍、抑郁、怯懦、依赖、妒忌、报复等,严重的还会引发精神障碍。

  责任心包括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三个部分。羞耻感是责任情感的一种表现,同时反映了个体的道德责任判断。个体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羞愧感、羞愧的程度如何,可以反映出其责任心水平。有责任心的人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中,对自己出现的责任过失都会感到内疚、痛苦、羞愧难当,因此会剖析自己,分析原因,承担责任,改正错误。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来培养羞耻感是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探索的课题。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