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高等教育:从“投资市”到“投机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9:35 青年时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

  今年年初,针对大学学费畸高,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首因的现象,笔者就曾撰文认为:多数家庭不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家庭生活,投资金融品种,增加其他消费,而独独钟情于教育,是因为人们看中的是教育无与伦比的长线投资价值。而现在,相当比例的

大学生后悔上大学,不幸验证了笔者的观点:一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高回报的教育投资,正在逐渐步入高风险区域。如果把高等教育比作极具诱惑力的投资市场的话,现在这个市场正在成为一个风险高度凝聚的投机市场。

  如果说以往人们上大学更多的是投资于知识、能力甚至是终生的幸福,那现在选择上大学则更多是冲着一张文凭和一份好工作,其动机充满短期行为的特征。学不到实用的知识、找不到好工作、家庭经济不堪重负、人生无法定位、价值归于破灭,如种种利空,摧毁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信念。当心理预期得不到回报后,大学教育遂使他们产生被“套牢”和被“割肉”的感觉。如果大学的投机市特征得不到扭转,无疑将大幅降低社会公众的“入市”意愿。

  公众投资文凭、投资好工作,并不是大学教育沦为投机市的病根,真正使高等教育的投资特性发生逆转的乃是国家的教育产业化政策主导下的圈钱式收费模式,以及教育当局毫无节制的扩招行为。可以说,大学的圈钱比起上市公司的圈钱,教育当局的扩招政策比起股市管理层的扩容政策,有过之而无不及。后者充其量带给社会的是资本的风险,而前者则在加剧社会的人才风险。加之用人单位的惟文凭是举的用人思路,更在进一步助推高等教育的投机氛围。浓重的投机氛围令高等学府成为少数人的赢利市场,进而使投机市场的性质得到确立。当众多的参与者血本无归,亏钱效应的蔓延无疑将严重打击后来者的“入市”热情,更让套牢者产生强烈的“止损”意愿。于是,选择不上大学或者退学者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后悔”的说法更包含了大学生投机失败后的心理诉求。

  其实,高等教育机制的弊端不除,最终被套牢的无疑将是教育本身。套用股票市场管理层的说法:股市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其实,亿万家庭真正缺的也不是学费,而是对于高等教育最终价值发现的信心。固然,高学费对于贫困家庭是个巨大的负担,但如果高等教育的产出能够大于人们的投入,那人们还会对高收费如此敏感吗?当公众普遍对教育产生了悲观怀疑的情绪,教育本身的风险也在降临,而沉浸在资本狂欢中的教育受益者们显然尚未察觉到这一点。34.7%的受访者后悔上大学,无疑是给教育机构发出了一道警示:若教育产业化的大方向不发生扭转,大学只能沦为知识投机市场,最终受害的将是教育体制甚至是全社会。因此,高等教育的前途注定只能是一条教育价值的回归之路。相关报道详见3版

  (报评编号:08150201)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司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