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网引导中国时事评论的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9:59 人民网

  人民网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了,回想这些年来与人民网的交往,感慨万千。许多历史的细节一点点的串联起来,仿佛构成了金黄色的画面,不断展现在面前。

  我长期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生活中的点滴体会、学习中的一丝感悟、教学中的一些火花都化作三言两语,记录下来。自从有了人民网后,我就把这些学习的心得拓展开来,变成学术随笔,交给人民网的编辑先生,传播出去。

  每当夜半三更,我通过电子信箱将作品传给人民网,总能得到回复。有时我在想,在寂静的深夜,坐在工作平台前的编辑究竟是谁呢?

  利用一次到北京出差的机会,我见到了夏爱平同志。一身蓝色的工作服,让我想起了邻家的小妹。她是那样的质朴,那样的纯真。我告诉她我的研究方向,我对时事的看法,她告诉我新闻界的一些事情,并且表达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主张。临走的时候,她送给我一个小小袋子,里面装着一份小小的礼品。这个礼品保留至今,每当看到它,总能感觉到那份温馨。

  人民网十年,也恰恰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在这十年当中,我和朋友们参加了许多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设计工作,也撰写过一系列的学术论文。我把自己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通过学术随笔的方式表达出来,发给人民网,每次都能得到夏爱平同志的评点,有时候她还把读者的反馈意见传送给我,让我时刻感受到交流的快乐。

  这样的交往大概持续到2003年。“9·11”事件发生之后,整个世界仿佛躁动起来。面对太平洋彼岸发生的一切,所有的中国人仿佛都有了话语权。有的人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彻底地倒向了美国一边,“今夜我是美国人”,成了人道主义的旗帜,在这面挥舞的旗帜下,任何人都必须避开反思的陷阱,否则将会被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有的人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痛斥美帝国主义,而忘记了身边的困境,忘记了人类最简单的价值判断。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一切理性的思考,都会被愤怒的声音所淹没,人类仿佛进入到了一个喧嚣而又寂静的冬天。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第一次冷静下来对中国的时事评论界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我终于看清了一些人在悲天悯人的字里行间所包含的庸俗实用主义哲学。这是一个不需要修建理性的道路,只需要占领话语制高点的时代。只要有足够的阵地,足够的弹药,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任何理性主义的跋涉者,都必须头顶毡帽,低头弯腰。在这样一个只讲情绪、不讲道理的年代,我第一次感觉到空前的迷茫。

  我常常在想,在进入多元化社会之后,作为一个最为重要的网络媒体,人民网是如何平衡社会各界声音的呢?

  首先,人民网建立了强国论坛,吸纳所有的意见,让各种意见都能够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展示出来,从而实现了表达民意的目的。

  其次,人民网将传统媒体网络化,充分展示了主流意见,将执政者的纲领和路线化为了公众喜闻乐见的网络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公众表达正确意见。

  第三,人民网开辟观点频道,让所有社会观点能够相互碰撞,从而间接引导公众辨明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人们注意到,人民网这些年来在主要网页越来越难以看到情绪宣泄性的文字,那些红遍大江南北的职业写手已经很少能够在人民网上出现。这说明人民网的编辑们最先意识到,新闻舆论的监督,不仅仅是打着民意的旗号占领各种版面,建设性的意见才有助于整个社会凝聚共识。对那些表面看来公允、折衷、无奈甚至调侃,但包藏祸心、各执一端、缺乏理性和建设性的文章,人民网转载越来越少。这说明,人民网正在以凛然正气、高度的包容性和科学的价值理念,引导着中国时事评论的潮流。

  从纵容情绪发泄,到倡导健康向上文风;从制造网络“群体性事件”,到网络写作的“小圈子化”,中国的时事评论正在从量变到质变,在这个历史转折期,人民网正在努力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通过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杜绝庸俗的炒作,传播理性的声音;远离阴阳怪气,倡导清新文风。人民网任重而道远。

乔新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