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回扣助学”下的灰色清白与人格分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0:34 四川新闻网

  毕舸

  “医生抵制10年被迫接受回扣,助学儿童以证明清白”,一看新闻标题,我就条件反射式地想起另一位知名人物——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教育局局长文建茂,他以“先贪后捐”的非正常形式,成为当地官场的异类,由此针对文建茂的举报材料就像雪片一样,从新田县飘到永州市、湖南省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案头,即使站在被告席上,文建茂依旧理直气壮地

称呼,他是遭受了一些腐败官员的打击报复。

  显然,响当当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张劲也是一个同病相怜者,他抵抗了红包回扣十年之久,终于在各种无形压力下被迫屈从,但他又采取了另外一种曲线抵制方式,将收受回扣以捐助的方式自证清白。(《重庆晨报》8月14日报道)

  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灰色清白”,无论如何,收受回扣是一种违反医生职业道德、侵犯患者利益乃至违法的行为,其性质与贪污雷同。但张劲的境遇使得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无法找出更好的自保之道。连不过给了患者20元钱的医生禹军都遭遇院方的雷霆之怒,惨遭下岗厄运,我们怎能苛求张劲在生存与良心之间,一定要坚守后者?

  何况,张劲并没有放弃良心,他以“回扣助学”来表达自己的信仰、无奈乃至愤怒,不过这是被屈辱的信仰、被玷污的无奈、被压抑的愤怒;他力图维系最后一点清白,但他的清白之身早已被收受回扣沾染上了灰尘;张劲“回扣助学”,展现的不过是灰色清白,白非白,灰非灰。

  最糟糕的是,张劲正陷入人格分裂的威胁之中。他在工作中越来越像一个“正常”的医生:开点大处方、搞点小回扣,患者在向他交纳红包时,也已经把其当作商品交易对象。张劲的人格指数在频繁的收受回扣过程中,实际上日益趋低,并随时可能击穿道德底线。而当张劲转身走向慈善机构,其内心深处是否也蕴涵五味杂陈的复杂情绪,他所捐献的不过是患者家属的血汗钱,他所资助贫弱人群的不过是另一群穷人的“转移支付”。也因此,他每每用匿名来忏悔“回扣助学”的原罪,可他继续收受回扣又在加重那缠绕不去的罪恶感。

  “先贪后捐”、“回扣助学”,徘徊在罪与罚的边缘。文建茂、张劲,也许还有另外一些心有戚戚者,本应拥有维护制度理性的正义感,却被比制度还强大的潜规则逼迫至墙角,于绝望之中跪下了身躯,在污泥之中伸出最后一个手指,力图去抓紧制度公文的图钉。他们的行为已然触犯了刑律,早晚一日会被发现、举报,而这是多么滑稽的局面:良心发现者成为罪人,举报者沦为被举报者。

  今天的我们,似乎接触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潜规则,潜规则比法律更重要。法律仅零散地偶尔触及我们,潜规则却像我们吸入的空气一样,以不断的、不被察觉的作用,笼罩、烦扰、腐蚀、贬低着我们。它们全盘摧毁道德,在此基础上建设另一种“非道德的道德”,违反者必受重罚,以体现潜规则的凛然不可侵犯。这构成现实对理想的反谑、黑暗对光明的嘲讽,“先贪后捐”、“回扣助学”则以极端的例子,展现生存其中人们的灰色清白与人格分裂。

  我们究竟是该赞美张劲,还是扼腕叹息?张劲可能会感到任何一种玷污都是一种创伤,但却无法激励着他以身“殉职”,潜规则已经把它所触及的一切东西都卑劣化了,而且邪恶本身在它之下,也由于将所有人裹胁其中而掩盖了狂暴,让人于不知不觉中被同化。

  这是张劲等的人生悲剧,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时代悲剧。要让我们的心灵与行为免遭涂炭,法律不该沉默,执法者不能旁观,制度正义不应消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