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斥资百万拯救员工,可赞不可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0:35 南方新闻网

  嘉宾:

  沈先生(深圳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

  吴刘菊兰(百利玛董事长)

  主持人:

  本报记者温元元实习生黄付平

  近日,一篇报道被广泛转载——杨小超2003年11月进入深圳某集团,成为操作员。2004年6月底,她被确诊患上急性白血病,集团为她准备了100万元治疗费。而后两年,该集团的全球30多家分公司发起了捐款活动;该集团还出钱为每个愿意捐赠骨髓的人做配型检测。幸运的是,近日配型骨髓在台湾找到了,小超获得了生的希望。

  在挑指赞许之余,不少人做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在这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又该起怎样的作用?而不计其数的打工者,尤其是非深户外来工,他们究竟需要一个感人的传奇,还是一个更完善的保障体系?

  主持人:吴刘菊兰女士,如果小超是贵公司的员工,你会这么做吗?

  吴刘菊兰(以下简称吴刘):会的,这是企业对员工的感情。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生命。现在深圳的很多老板都有爱心,会这样做的。

  主持人:可是有些小企业可能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怎么办呢?

  吴刘:尽公司的能力,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并且发动社会力量募捐。

  主持人:沈先生如何看待这个“传奇”?

  沈先生:对于这个“传奇”,我不方便发表任何意见。社保中心始终主张,“花少量的钱,将企业和员工的疾病风险转移出去”。

  主持人:是否可以这样讲,对于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外来工来讲,遇到有善心的企业是福气?

  沈先生:应该说,更“保险”的办法是:企业和个人花少量的钱,在年轻、健康时参加医疗保险,把企业和员工的疾病风险转移到社会,让社会共同承担。对于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来说,一旦出现重大疾病,尤其是群体性疾病时,医疗费用往往是自身无法承担的。一个员工一场大病,往往就能让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陷入困境。

  吴刘:确实是这样,规范经营的企业应该每年为员工体检并购买保险,我们常年出差的业务员,不仅参加社保、医保,而且还买了额外的意外保险——这样一来,不管企业经营情况如何,对员工个人、其家人,还有企业自身,都是负责任的。

  主持人:现在深圳企业普遍参加了社保、医保吗?

  沈先生:目前,深圳市参加基本医保人数为290万,劳工医疗保险人数200万,参保人数500万,预计到年底将突破600万人。和深圳的总人口比起来,大家可以大致衡量出,还有很多人没有纳入这个体系。

  主持人:吴刘女士,作为企业主,你认为目前的社保体系还有什么特别需要改善的吗?

  吴刘:和中国很多内地城市比起来,深圳的社保工作是好很多;但企业主应该有更高的保险意识。而对于小超,我想可能是因为目前在我国,有一些病的医疗费用未必能全部纳入医保,我们国家毕竟还不够富裕。

  沈先生:社会参保人数越多,可支配的社保基金就越多,提供医保的能力就越强,服务和受益的社保人群就越多,那样,就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医保。对于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的部分,个人和企业无法承担时,募捐成为很多企业和个人能够想到的方式。但募捐不是长效机制。

  主持人:但愿小超所在的“爱心公司”不是独自承担了所有的医疗费用。而对于那些未尽参保义务,又缺乏爱心的“缺德企业”,员工应该怎么办呢?

  沈先生:对于拒不提供员工参保的用人单位,受聘员工应该向市信访办和劳动保障部门投诉,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