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吃了“大学后悔药”者更应当反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1:32 信息时报

  《中国青年报》14日报道说,一项共有877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7%的受访者后悔上大学。

  对大学,没读向往,读了后悔,若仅个别人感叹,那很正常。但,后悔率超过1/3,无疑很反常——假如,调查样本具群体代表性,那么,按近年大学生毕业规模算,每年全国有逾百万人加入吃后悔药行列。后悔率如此高,大学教育自然相当没面子,可问题究竟出

在哪呢?

  统观受访者方面反馈的意见,合成后悔药的“配方”依次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学费太高,得不偿失”。这些要素,我们毫不陌生,林林总总的大学教育病相报告中早已指出,此处的新意只在于,借学而后悔者之口再复述一遍。

  不过,新的角度,也开启新的思路。比如,抱怨大学“误人子弟”的同时,后悔者需不需反省“不求甚解”?我认为,答案不仅肯定,而且重要——毕竟,自己的命运,由自己主宰。

  先看,没学到有用的东西。显然,这应两面观。“教”当然难辞其咎,有个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的问题,但“学”也难言无辜,有个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的问题。大学教育,已是成年人教育,虽不乏必须遵从的硬约束,但并非一切都按部就班,自学色彩浓、自由空间大、自控成分重可谓大学生学习的常态,这就决定了,自我把握得好坏是能否学到有用东西的要因。

  再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劳动力市场整体而言,这纯属伪问题,青春年少、又学富N车的大学生,找份差事会比少读了三五年书者还难?甚至比下岗工人、进城农民还难?这成为真问题,是从劳动力市场中的大学生分市场来说——就业,要有与读了四年大学匹配的体面,如场所、工种、岗位、薪酬等。显然,这又回到上述问题了,你学富N车的N有多大?

  至于是否得不偿失,不仅与个体差异密切相关,而且属不可算计的题。在经济上,读大学的花费只有投入的学费之类很清楚,连机会成本也非常模糊,读大学的收益则更难量化,顶多从薪酬超过未读大学者的平均水平看出个大概。何况,读不读大学的人生得失,远在经济得失之外。因此,可从脱离国民的收入水平上质疑大学收费太高,但不可轻言读大学得不偿失。

  我的意思,不是说大学教育的供给者无需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专业结构、合理收取费用等方面下功夫,而是说大学生自己的认识与作为谁也替代不了。可以肯定,34.7%的大学过来人吃后悔药,不能100%归咎于外因,在读大学生正视这一常识,未来的后悔率就会降下来。

  (作者系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教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