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贪官太太”为何成了“金字招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2:00 光明网
闫旺

  近年来,经济诈骗层出不穷,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犯罪分子大多都是打着党政机关、知名企业、新闻媒体等在社会上享有良好信誉的“金字招牌”到处招摇撞骗、聚敛钱财。或者冒充名人之后、高干子弟、领导秘书等有很深社会背景和非凡活动能量的人进行诈骗活动。有胆大者,甚至还敢以中央纪委的名义进行经济诈骗犯罪,这足以令人称奇。

  近日,媒体上披露了一个更加荒诞离奇的诈骗案件。成都一个叫郑素蓉的妇女,竟

然假冒“贪官太太”进行诈骗活动。这位“贵妇人”自称前夫是个大贪官,而且贪得无厌,可惜病死了,留下了2000多万元的资产,在银行里被冻结了。她以解冻这笔资金需要打点关系为由向人借钱,并承诺事成后给借款者100万元的高额回报。郑素蓉靠雕虫小技,使成都市双流县合江镇龙井村数十户居民上当受骗,被骗金额近20万元。

  提起贪官,人们都恨得咬牙切齿。为什么这些村民对这位“贪官太太”却如此宽容、如此慈悲,甚至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呢?从诈骗技巧上,这位“贵妇人”的手段并不高明,一是编造“贪官太太”这一特殊身份,取得村民们的信任,二是承诺给予高额回报,引诱村民上钩。令人费解的是,这位小学都没毕业的无业游民,打着“贪官太太”这个顶风都臭八百里的“滥招牌”进行诈骗犯罪,却能屡屡得手,很值得人们深思。

  毛病出在哪儿?笔者认为,问题出在思想觉悟上,出在是非观和利益观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被搞得头晕脑胀迷失了方向,是非不分、美丑不辨、香臭不闻,丧失了正确的是非观和利益观。为了获取蝇头小利,什么事都敢干。面对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的种种丑恶现象,有的是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有的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成都这些受骗的村民面对“贪官太太”解冻巨额赃款的不良企图,不是大胆举报,将之绳之以法,而是把她视作当地最大的“财神爷”而顶礼膜拜、敬重有加,心甘情愿地往圈套里钻,企图从“贪官太太”的巨额赃款中分得一杯羹,美美地喝上一口,沾沾“腐败分子”的光。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有些人被骗得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行文至此,想到了前几天读过的一篇关于蔡京被饿死的文章。北宋头号奸臣兼大贪官蔡京东窗事发,被流放岭南韶关去“劳动改造”。出发时带着平日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一大船金银财宝。行至长沙,当老百姓得知这个被流放的“高级干部”的真实身份后,一路上都自发地不卖给蔡京一粒粮,一滴油,一根菜,以至于让这个不可一世的大贪官活生生地被饿死了。

  北宋人民在没有发通知、贴布告,没有发文件、下命令的情况下,街乡市井,城镇村社,驿站旅店,庄户人家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反贪官、反腐败,以实际行动给蔡京这个大贪官一点颜色看看。相比较而言,成都市双流县合江镇龙井村的村民们对这位“贪官太太”的态度,是不是有点暧昧,过于宽容,太人性化了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