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走向英语教学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2:51 光明网-光明日报 |
10年前,她对“建构主义”一无所知 课改的推进与教学科研向下延伸的结果,使“建构主义”这个从国外引进,过去只在学术圈子里频繁出现的概念,中小学教师现在都已耳熟能详。但10年前李兰英老师开始探索儿童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时,对这一概念却一无所知。 今年60多岁的李老师教了13年中学英语,当了20年小学英语教研员。她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端有切肤之痛。退休之后,她把自己余生的事业锁定在探索一种能激发英语起步阶段的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与学校的英语学习形成互补的课外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在很长时间里,她并不知道,她那些深受学生欢迎,被拍成电视片的做法与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有何关系。 许多教师第一次接触过去让他们敬而畏之、敬而远之的教学理论常常会突然惊喜地发现:那些理论只是被译者弄得行文晦涩,其实含义并不是很艰深,以往自己在课堂上的“发明”,不少都与那些理论的精神不谋而合。而凡是有这种基础的教师,走上科研之路往往兴趣很浓,上道很快。 1997年李老师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被纳入中央教科所“九五”课题,后来又延伸到“十五”规划子课题之后,她也有过这种惊喜。但她没有满足于这种偶然的契合。在张志远、郑桂泉两位专家的指导下,她把过去与建构主义理论偶合的一些做法进行梳理、提高,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建构主义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并经过其他学者补充发展的当代认知学习理论。其内容非常丰富。实践经验丰富的李兰英老师一经接触,很快就抓到了其核心所在: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主动建构所需要的条件包括创设与知识内容有关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组织有利于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协作交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对认识所学知识有意义的信息进行主动探索、联想、发现、加工、获取,即“意义建构”,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 10年中,她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儿童学习的乐园 李老师把这种科学的认知过程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6到1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范畴,她把英语口语学习的内容全部纳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童话情境、游戏情境:例如在进行“颜色”的英语教学时,她让孩子们在自己衣服上找颜色,听英语歌猜颜色,自己动手调颜色,然后让同伴用英语说出这种颜色是由哪些色彩构成的。李老师还发明了“左手右手是朋友”等游戏,使孩子们随时随地可以复习相关词汇。 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和纠正错误是李老师运用建构主义“顺应”原理的典型做法。“顺应”是指原有的知识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时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李老师在设计这个过程时突出了帮助学生主动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不同的特点。例如,孩子们对歌曲“Ihavetwohands”非常熟悉。当老师提出“他有”,“她有”怎么说,学生很自然就会说“Hehave”或“Shehave”。李老师并不急于纠正,而是将上述情境充实为男生、女生与老师之间的一场交际活动。男生:“Givemeyourball.”老师:“Hereyouare.”(女生同上)。男生、女生:“Thankyou.”男生:“Ihaveaball.”李老师紧接着介绍:“Hehasaball.”女生:“Ihaveaball.”老师:“Shehasaball.”并将这种方法拓展到其他同学。当初说错的同学很快掌握了正确的表达方法。老师便让这些同学到其他同学的课桌旁指着各种学习用具说:“Hehas……Shehas……”,而且要求学生将歌曲“Ihavetwohands”改编为“He/Shehasaball”或“He/Shehastwohands”,还要求学生将其中的ball和hands自由选择替换为学过的单词。仅用了20分钟时间,学生就充分回顾了旧知识,并完成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建构主义的正确把握使李兰英老师教学模式的设计自觉地围绕着“意义建构”的原则,看似游戏,其实知识的密度很高,成功地解决了活动与效率的矛盾。 近几年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在认知过程中的协作交流,在不少课堂上变成了形式主义。李兰英老师在她的实验中却针对儿童课外英语口语学习的特点,创造出让家长进课堂一起学的合作模式。在教室,一位位家长被孩子用英语请上讲台,用英语向大家介绍,成了亲切而有趣的学习资源;回到家他们就是孩子练习口语的好搭档。 10年后,她将在实践研究中迎接新挑战 李兰英老师学习建构主义的论文是写在课堂上的。她把建构主义的理论与课堂教学成功结合的结果,使她的课堂模式呈现出两大特色:一是快乐,二是效率。李老师的学校每周只学一小时,3年可达到初中英语口语水平。许多孩子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要来,一是“好玩”,二是“学得会”。许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下了课还说“没玩够”。李老师的学校只教口语,但这里的学生回到学校后普遍是英语尖子。可见口语是拼写单词和掌握语法的基础。“好玩”+“学得会”使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往往一直持续到初中、高中以后,我认为这比李老师的学生在全国和各省市竞赛中大面积获奖更值得称道。 李兰英老师既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学习使她避免了形式主义的弯路,研究使她在实践中得以创新。李老师的论文很朴实,但却出色地回答了被许多论文弄得很“深奥”的问题。今年秋季新学期,她的教学模式将推向学校的英语课堂,这将使她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然而,这种与关在书斋里,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大相径庭的,对效果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研究,她感到其乐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