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野:崛起棉纺织产业集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4:25 大河网-河南日报

  2006年1月15日,在省长李成玉所做的政府报告中,纺织服装业被列为优势产业强调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此之前的2005年11月21日,河南省纺织工业座谈会在新野县召开。会议提出,“十一五”,河南要建纺织“新基地”。振兴纺织业,不仅要“做大”,更重要的是“做强”。按照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条完善,重点建设优质棉纱生产基地,加快扩大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生产规模,集约化发展化纤、织造和纺机三大行业,把我省建设成为集约化程度高、上下游衔接、竞争力强的新型纺织

工业基地。

  时间只有短短七八个月,河南纺织工业“第二个春天”已悄然来到新野。记者最近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县纺织业拥有限额以上企业107家,纱锭100万锭,织机5000多台,年织布2亿米以上,年纺纱15万吨,形成了集植棉购销轧花纺织布印染为一体的集群产业格局。全县棉纺织行业年市场交易额突破65亿元,已成为鄂豫皖毗邻地区的区域性棉纺织产业中心和产品集散地。今年上半年,全县限额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2亿元,同比增加39.8%,对限额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7%。

  谈及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县委书记方显中说:“培育棉纺织产业集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整合资源、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的重要举措。棉纺织产业集群已成为新野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野历史上是平原农业县,长期以来,蔬菜、畜牧、棉花等传统农业比较发达,并逐渐形成了特色,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传统农区的出路在哪里?2001年,时任新野县长的方显中立足县情,审时度势,提出了“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优质蔬菜强县、全国优质肉牛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工业,突出发展棉纺织工业,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工业化的路子。新野是著名的棉花生产大县,常年种植棉花35万亩。棉花种植技术和品质较高,所注册的“银鹏”牌商标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棉花”。依托优质棉花资源,该县的棉花加工业起步较早,新纺公司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国家级大型纺织骨干企业。拥有职工1000多人,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欧美的销售市场,支撑棉纺织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依托优势产业资源,该县把棉纺织业作为工业强县的突破口,加快发展,2002年以来,纱锭以每年10万锭—15万锭的规模递增,棉纺织产业的规模迅速壮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迈向“全国棉纺织强县”的进程中,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的市场竞争,产业链条短,配备水平低,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阻碍了棉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新野把目光投向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通过深入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新野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发展集群经济是整合资源,形成规模优势的得力举措,是适应产业发展规模,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为此,他们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确立了产业开发集约化、产业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为目标,通过培育龙头,形成拉动力;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扩大开放,激发增长力;创新机制,形成聚合力;构建平台,提供支撑力,积极构建特色突出、产业配套、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产业体系,大力培育以企业集中、要素集聚、技术集成、发展集约为特征的产业集群。

  培育龙头

  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龙头企业有多强,产业集群的能力就有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和聚集效应,走“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之路。

  围绕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的目标,出台了“扶优扶强”政策,建立了县领导和职能部门联系分包重点企业制度,多策并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520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和全省50家重点企业之一。多年来,该县坚持不懈地在项目、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促其不断做大做强。“十五”以来,围绕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实施5次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先后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国际一流设备1000多台,使公司70%以上的装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档气流纺生产线和色织布生产线。“十五”期间,该企业规模、产值、效益实现了翻番。2005年,企业拥有纱锭45万锭,织机3000多台,完成销售收入15.7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3600万美元。为加快企业与国际接轨,开发高端市场,提高企业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05年9月,该县在郑州成功举办了新纺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论证会,邀请国内外纺织知名专家,对新纺公司“十一五”发展进行论证,规划高端化、优质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加快了科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同年,该公司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为“全国棉纺织行业综合竞争力前20强”企业。打造了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平台,企业的影响力、辐射力、集聚力增强。在做强新纺公司的同时,培育壮大了华星纺织公司和鹏升纺织公司等一批民营纺织龙头企业。目前,在全县棉纺织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的有1家,超亿元的有5家,超1000万元的有70多家。

  创新机制

  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力

  众多相关联企业和产业要素根据产业分工,实现配套聚集,协作发展,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竞争优势。新野县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建立企业及生产要素的配套协作机制、服务支撑机制,引导棉纺织业实现了从产业集中到产业集群的跨越。

  一是规划引导,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控,在全县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政策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接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扩大提升棉纺业,重点发展棉纺业,积极发展服装加工业,形成上、中、下配套的产业链。积极推进产业协作,目前新纺公司已与十多家中小棉纺织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

  二是激励机制。该县制定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认定、奖励办法,出台了加快棉纺织业发展的意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实施了壮大龙头企业的“扶优扶强”措施等,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集聚。

  三是服务机制。先后组建了县总商会和棉纺织、蔬菜、畜牧等行业协会,建立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促进了产业集群自主、良性发展。

  四是融资机制。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县采取会员制形式,组建了全省首家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目前,已为70多家会员企业提供担保1.4亿元,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流资需求。

  五是招商机制。设立了驻东莞联络处,打造了与珠三角联系的“新平台”和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建立了跨区域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机制。去年以来,该县共引进项目349个,引进资金9.6亿元。

  六是科技创新机制。该县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协调扶持,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技改步伐。新纺公司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配备世界一流的化验、检测设备,拥有高级科研人员126人。近年来,围绕绿色、时尚、健康的发展要求,先后开发出天丝、天竹、大豆蛋白、玉米纤维等高档棉纺织新产品。新型面料连续5年入围“中国流行面料”排行榜。注册了“汉凤”牌棉纺织品牌。该中心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评为“国家”功能性棉纺织产品开发基地,并以技术为中心依托,与西北工学院、河南纺织专科学校、中国纺织品开发中心等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合作交流机制,长年举办棉纺织业生产经营技术培训班,为棉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建设工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

  空间聚集是产业集群的一大特征,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项载体。按照“纺织产区、规划先行、市场先行、市场运作、适度超前、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了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县纺织工业园区。首期开发2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200多万元,完善了路、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明确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分区,严格入驻标准,超前规划配套服务设施、生态设施建设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园区对产业集群的承载力。

  新野县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使新建立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的服务管理机制,出台了《县纺织工业区建设若干规定》、《县纺织工业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促进棉纺织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从入驻条件、项目审批、土地利用、财税支持等方面给予投资者特殊的优惠政策,全方位打造招商引资的“洼地”和政策服务的“高地”。

  该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工业为主体的现代轻工企业聚集区,实现了“项目园林化,产业集群化,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格局,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六大特色工业园区”。目前,已入驻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9个,其中固定资产计划投资超1000万元的项目28个;棉纺织企业共有27家,拥有纱锭15万锭、织机500多台、国家棉花体改重点扶持项目400型打包轧花生产企业1家和棉花仓储交易市场1处。2005年以来,县纺织工业区共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4800万元。

  新野县通过培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了棉纺织业发展水平,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农区工业化路子,提升了县域发展实力,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2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59元,增长23.3%。

  本报记者李天密通讯员王冬安何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