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让孟州企业活得精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4:25 大河网-河南日报

  故事一:一农民和国家发明专利

  53岁的孟州市西街村农民郭全太,从小喜欢化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自己的实用化工研究所,专门鼓捣化学制剂。

  1998年,他从报纸上获悉:一种叫做“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东西不仅在市场上走俏

,而且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可它的生产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中国市场一直被外国产品垄断。

  同样是由玉米提炼出来的葡萄糖合成物质,外国人能造,中国人为什么不行?经过一番对产品合成的初步调查后,郭全太骨子里的“好斗”性又按捺不住了:“要吃就吃个辣萝卜,我要造出属于中国人的可溶性膳食纤维!”

  上北京、跑天津、走高校、访专家、买资料、备仪器、做试验、求鉴定……3年下来,郭全太花光了自己的十多万元积蓄,最终找到了适合的材料做催化剂,从食用葡萄糖中提纯而生成的一种纯天然可溶性膳食纤维研制成功,经权威部门检测,各项指标不仅达到了国际标准,有些还优于国际标准!

  从最初一年生产二三十吨,到后来成立公司大规模批量生产,短短几年,欧美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格局被打破,国内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价格由原来的每吨4万元,逐渐降到2万元。2006年5月,郭全太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制作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故事二:一工人和一年上百万的效益

  一个工人一年能创造上百万元的效益?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在孟州市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普通工人李立军却做到了。

  长年从事浇铸工作的李立军,发现每次浇铸完成后,浇火道上总会残留一部分铁渣,由于高温、操作过程短的限制,这些铁渣无法及时回收。

  “别看这些铁渣不起眼,成年累月地积下去就不得了。能否发明一种装置,把这些铁渣回收呢?”有了这个念头,李立军便在工作之余开始了尝试。经过刻苦钻研,反复试验,他终于在去年底发明了一种能够自动旋转的容器,并把它安装在浇火道上,每次浇铸完成,残余铁渣便自动流进容器里,一滴不剩。

  这项小发明很快在全厂得到了推广使用,人们算了一笔账:一年最少节约600吨铁,按市价折合,约100万元人民币!

  故事三:

  一民营企业和

  中国第一颗人造多晶金刚石

  黑乎乎的原碳经过冷轧机的处理,变成了一支支长约10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碳棒,然后经过高温、高压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最后变成一粒粒细如沙、亮如晶的“钻石”--细粒度含硼金刚石(俗称多晶金刚石)。

  这事发生在孟州市民营企业飞孟金刚石公司,它是目前世界上除美国通用公司之外第二家拥有多晶金刚石制造技术的企业。

  飞孟公司是生产金刚石锯片的,后逐步过渡到生产单晶金刚石磨料、磨具。1999年,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研制生产多晶金刚石成为飞孟公司的首选。而该项技术的唯一掌握者--美国通用公司对全球进行技术封锁已达40年之久。

  1998年飞孟公司成立了研发部,2002年底又在郑州成立了研发中心,与国家超硬材料研究开发技术中心、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超硬材料研究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负责投入所有研发经费,确保对每一项科研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过4年刻苦攻关,飞孟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多晶金刚石,其晶体杂质比一般金刚石少25%,强度大大提高,部分指标甚至超过通用公司同类产品标准。

  现在,飞孟公司年产多晶金刚石磨料1亿克拉,产品出口美国,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

  科技创新让孟州企业活得更精彩。②13

  □本报记者王泽远

  本报通讯员李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