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统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4:25 大河网-河南日报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主旋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联系的,两者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也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度、跨越式、非均衡的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开始并越来越受到诸如失业、三农、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的困扰,这不能不引起各方面的警觉与思考。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与内涵的总体看法和本质观点,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在发展。古往今来,贫困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根源。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就只会有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然重新开展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离开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就会成为一句空谈。而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规定的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它解决了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成果为人民的辩证统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离开了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失去了目标、方向和力量源泉,就不可能成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自觉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指导工作。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统筹”,集中反映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的自觉性,也使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更加凸显出来。

  坚持与运用统筹兼顾方法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把握大局,兼顾各方,促进东部、中部、西部的共同发展与和谐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要更加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把国内的和谐发展与国际的和平发展结合起来。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发展不是单打一,而是集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综合发展,是经济增长、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协调,是指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同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抓住不放,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在经济实力增长,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则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概而言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应当成为我们的价值理想和不懈追求。⑦6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郭建宁

  义卖劝募体现人文关怀尹江勇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