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困助学:双流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5:10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双流县以政府出资为主、社会各界捐赠为辅,实施帮困助学工程。两年来已筹集1000多万元帮困助学专项资金,资助各类贫困学生1.8万多人,兑现了县委、县政府向全社会作出的“绝不让我县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庄重承诺: ●资助贫困高中生、贫困职中生; ●资助贫困大学新生入学; ●用3年时间逐步免除城乡初中生、小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到2008年在全县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引言 8月11日,双流县30名困难家庭学生代表在该县2006年度帮困助学基金首批发放仪式上,现场领取了助学金。 这30名代表的背后,是两年来上万名受助学生和更多将要享受这项扶助的学子,是该县保障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社会起点公平、筑牢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基础的努力实践。 双流虽然发展快,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解决好这些学生的就学问题,被县委、县政府列入执政为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双流的重要议事日程。 2005年,县委、县政府向社会庄重承诺:“绝不让我县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当年共筹集资金416.3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7121人。 今年,截至8月初,县财政已划拨帮困助学专项资金100万元,收到社会各界捐资130多万元,预计全年筹集的资金可达到500万元,为帮困助学工程继续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你们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如愿以偿,走过了昨天的终点,开始了新的起点……”“现在我已经打点行李,整装待发了。是政府和社会的关爱,让我得以圆了我的大学梦……”“如果没有社会的帮助,我现在不可能在大学里学习……你们是最可敬爱的人!”在双流县教育基金会,受助学子们表达感恩和报告学习生活情况的信件,数不胜数。 学子们的字里行间,无声地反映着帮困助学工程的巨大社会意义。 长效机制 为全县贫困学子撑起一片蓝天 一位双臂截肢的双流籍大学生,受益于帮困助学工程,现已读完大三。就在即将过完暑假准备启程返校前夕,他在11日举行的双流县2006年帮困助学基金首批发放仪式上,再次领取了2000元助学金。为顺利完成最后一年本科学业,得到有力资助。 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幸运”。帮困助学工程惠及的是全县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县委、县政府“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承诺,不止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整套为全县贫困学子撑起一片蓝天的长效机制。 资助对象范围包括:在全县所辖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高中(职中)阶段教育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在校学生,以及当年通过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的大中专新生,户口在双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四川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规定的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确定的农村绝对贫困户子女;父母双亡、父母一方为烈士或一级伤残军人,且生活困难家庭子女;因疾病、意外灾难等导致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城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 救助标准包括:对在该县所辖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受助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生活补助费每生每年400元;丘区住宿制学生,每生每年240元生活补助;对在该县公办(含公办民助)学校就读高中(职中)的受助学生,城镇学生每年补助700元,农村学生每年补助600元;低保家庭的大学生,入学第一年给予4000元资助,第二年给予2800元资助;残疾大学生,每年资助2000元;符合受助条件的其他大中专新生,根据应交学费、家庭困难情况,给予一次性补助。 据双流县教育基金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县帮困助学工程成绩显著,比如“提供路费,送贫困学子一程”就是对大学贫困新生资助更具特色的一项举措。2005年资助大学贫困新生208人,金额42万元。 ■声音 2005年以来,双流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大力实施“35223”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家庭处于贫困之中。群众的安危冷暖,县委、县政府时刻放在心上。一方面,县委、县政府从2006年起全面实施了“扶农惠民”三大工程,即:全县农村土坯房改造,全县农村沼气化建设,3年内在全县免除初中、小学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实现真正意义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另一方面,我们在全社会开展“帮困助学”工程,全县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圆了众多贫困、残疾学子的求学梦。 要继续弘扬乐善好助的奉献精神,大力倡导扶贫济困的善行义举,举全社会之力,绝不让一个双流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充分受教育的机会,让更多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美好之中,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新双流。——双流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谢瑞武 各界合力 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帮困助学资金的筹集,双流县确定的原则是政府主导、广泛动员,财政出资为主、社会捐赠为辅。 县财政每年在预算内资金中安排帮困助学专项拨款。今年已经划拨出100万元。 在社会捐助活动中,双流县委书记谢瑞武、县长符礼建等县领导带头捐赠,县级各部门、各镇(街道办)、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解囊。2005年,社会捐赠资金94万多元。今年前7个月,已收到社会捐赠130多万元,其中县级部门、单位及干部职工捐赠16万多元;星慧公司、园丁房地产公司、温资房地产公司、万华房地产公司等40个企业共捐资100万元;25个镇(街道办)共捐资12万多元。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社会人士默默地资助一个或者几个困难家庭的学生。据县教育局介绍,这样的情况在很多镇、很多学校都有,无法完全统计。 正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各界人士对帮困助学形成广泛关注,才有了贫困学子一人困难社会各界八方支援的氛围和义举,才圆了一个个困难家庭子女的求知梦。 ■声音 帮困托起希望,助学改变命运。 2005年,全县累计募集“帮困助学”基金416万多元,让全县7000多名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圆了求学梦;今年预计可筹集资金500万元用于帮助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和家庭,让众多的家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的友善与和谐。 “帮困助学”工程展示的是博大的胸怀、无限的关爱,看到的是爱心的流露,道德的升华。爱因无私而珍贵,生命因希望而永恒。真诚地希望受助学生珍藏这份关爱,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自强自立,磨砺意志,奋发成才,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奋斗成就未来,用奉献回报社会! ——双流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符礼建 规范实施 践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规范实施,是帮困助学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保证。 从资金的筹集、管理到发放,从困难家庭学生申报、审核到发给资助款,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一套严密的程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 帮困助学资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纳入县财政专户管理,确保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合法、安全,真正用到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学生身上,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各阶段学业。助学金的开支由实施单位每年根据资助的需求向县财政局提出资金使用申请,经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政府同意,划拨给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教育基金会等实施单位,再由这些单位分别负责实施帮困助学活动:民政局负责低保家庭学生,残联负责残疾贫困学生,其余类别的贫困学生由教育局、教育基金会负责。当年未发放完的余款,下年继续使用。 整个帮困助学专项救助工程实行“三查三公”——调查、核查、审查、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和审计部门的审计。 帮困助学工程向全县公布了求助热线,困难家庭学生均可按程序申报资助: ▲低保家庭子女考入大中专后,向镇政府(街道办)申请助学金,镇(街办)初审后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再审后报成都慈善会审批,成都慈善会审批后送县教育局备案,并将当年所需助学金全额拨付到县民政局,由县民政局代发。 ▲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持残疾证明和户口所在地的村(社区)、镇政府(街道办)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资料,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报县教育局、县残联批准,中专及以上学生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录取通知书或学校开具的交费发票,向户口所在镇残联提出申请,报县残联审批。农村学生由家庭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公示,城镇户口学生在其家庭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公示,公示7天后,中小学生由县残联发放自强助学金到所在学校,由残疾学生就读学校监管;就读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直接发给学生本人;对当年修完全部课程并取得国家教育学历的成人高考和自考毕业生,凭本人身份证、《残疾人证》、交费发票、学历证书、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给予一次性补助。 ▲在县内公办学校就读的贫困中小学生,持户口所在地村(社区)、镇政府(街道办)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资料,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报经县教育局、县财政局批准后,农村学生由其家庭所在地的村委会公示,城镇户口学生在其家庭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公示。公示7天后,由县教育基金会发放帮困助学金。 ▲通过普通高考被大专院校录取的大学新生,持户口所在地的村(社区)、镇政府(街道办)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资料,向毕业学校提出申请,经毕业学校审查并在学校公示1周后报县教育基金会。教育局、财政局共同审核后,再由教育基金会发放帮困助学金。 实施帮困助学工程两年来,双流县已资助各类贫困学生1.8万多人,发放资助款超过1000万元,兑现了县委、县政府向全社会作出的“绝不让我县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庄重承诺。 ■声音 2006年,除按国家政策免除初中生、小学生学杂费外,双流县还安排财政资金900多万元为2万多农村初中生购买课本,明年农村小学生课本也由政府埋单,后年城乡初中生、小学生课本均由政府埋单,用3年时间真正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县财政将为此新增3000多万元义务教育经费。今年6月,我们通过了四川省第一家义务教育示范县的验收,标志着双流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普九”。所以在今后,资助工作的重点就是高中教育阶段和大学新生中的困难家庭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实现在双流全县范围内,不管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还是考出去的大学生,都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完不成学业。——双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谢仁根 双流县教育局与民政、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继续加大宣传工作,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支持此项工作,进一步拓宽教育基金的捐赠渠道,满足帮困助学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基金监管力度,规范管理和使用好帮困助学基金,严格按照程序登记、审核、发放助学金,以确保实现县委提出的“绝不让一个双流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落到实处。——双流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贾兆余 数字链接 2004年对全县73所学校的中小学及大学贫困新生实施资助,资助金额194.16万元,比上年的24.15万元增加了703.9%,资助贫困学生3702人次,比上年的750人增加了394%。 2005年共筹集资金416.3万元,对全县73所中小学的贫困学生和贫困大学生7121人给予了365.3万元的资助。其中,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共发放资助款259万元,资助5899人(其中“两免”小学生987人、初中生2910人,“一补”小学生479人、初中生1523人);对615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39.3万元;对599名家庭经济困难的职业高中学生给予学费补助计42万元;对178名大学贫困新生发给学费补助25万元。 采写 蒲钊胜 刘阳 廖瑞萍 侯海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