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00名民工子女徘徊校门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5:17 今日早报

  1.52万名适龄儿童中只有7000人符合上学条件

  8000名民工子女徘徊校门外

  □实 习 生 周佳丽 郭国平

  本报记者 劳国强 应芳娟

  见习记者 章建森/文

  核心提示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学了,蓝天、天成、明珠等农民工子弟学校名额早已报满,然而这几天,每天仍然不断有农民工带着孩子去学校报名。为了孩子能够在杭州上学,他们可以排队几天几夜,可以跑七八所学校……可是,并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

  今年,杭城常住居民学龄儿童为1.45万名,而六城区今年秋季入学登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已达1.52万人,其中符合报名条件的只有7000多人,超出的8000名外来务工子女在杭依然求学无门。

  家长的烦恼

  为报名三天跑七所学校

  这个暑假对来自江西的朱师傅来说,实在太折腾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只做一件事情——跑学校,以便女儿在今年秋天能上学。

  朱师傅来杭州五六年了,今年刚把女儿从老家接来,想让她在杭州念小学。“真的没想到会这么难。”这个30多岁的汉子忍不住摇头叹息。一开始他在住所附近的学校跑,希望孩子上学可以方便点,没想到所有学校全部满员。希望一次次落空,但他不肯放弃,“只要能在杭州上学,远点也无所谓。”于是,他把目标放远,开始骑着自行车到处找,三天时间跑了七所学校。

  终于,有一所学校的校长没有一口回绝,而是答应8月下旬给他消息。“虽然没有给肯定的答复,但总算还有希望。”朱师傅憨厚地笑了。

  三胞胎在三所学校间转来转去

  相比那些孩子上不了学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曾庆寿是很幸运的。

  曾庆寿是退伍军人,2003年带着妻子桂贞玲和三胞胎儿子来杭州,他开出租车,妻子负责照看孩子。一家人住在定海村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今年,三个孩子同时到了上学的年龄。起先,老曾夫妇按照暂住证划的片,去滨江小学为三个孩子报名。负责报名的老师拿着他们的证件左看右看,又给校长、副校长看,最后说,老曾的出租车承包合同不算劳动合同。

  无奈,老曾又去附近的四季青小学碰碰运气,得到的答复是证件齐全,但按照划片,老曾的孩子该读滨江小学。

  “后来,我们打电话给赵科长(江干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赵韵红)。她帮我们联系了滨江小学,好说歹说,终于在滨江小学报上了名。可最后没有被录取。”

  “他们是嫌我孩子的脚有问题。”桂贞玲告诉记者,“我们的孩子脚是有点问题,走路摇摇晃晃的,可智力没问题啊。他们怎么能因为脚有点问题,就不让孩子上学?”

  无奈之余,老曾又找了赵科长,赵科长把他们推荐到了天成教育集团。校长孙宝瑞表示学校早已满额,但可以把三个孩子安排到江干区新成立的天华小学,还答应“给予相关的资助和优惠”。

  可是老曾这时却犹豫了,表示要回家和老婆商量商量。

  “一是天成、天华都是民办的学校,费用高啊,我们一来就是三个孩子,学费吃不消。”老曾夫妇一脸为难,“关键是,天华、天成都离我们家很远,孩子上学放学都成问题。”

  “要是有辆电瓶三轮车就好了。”他开玩笑道。

  学校的努力

  天成:把礼堂图书室“变”成教室

  2.7比1,当这样的入学比例摆在天成教育集团校长孙宝瑞的面前,他不得不锁紧眉头:那么多报不上名的孩子该怎么办?

  天成教育集团这次招收小学新生的一共有三个校区:新塘、水湘和黎明校区。原计划招收6个班级270名学生。但这样的录取比例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家长们一次又一次地往校长室跑,只盼着孩子有学上。

  一定要想办法!孙校长开始琢磨,哪里还可以腾出空间来建教室。想了又想,讨论了又讨论,大家的目光一致聚集在学校礼堂。水湘校区和黎明校区都有个礼堂,全都被充分利用起来:水湘校区把原来的图书室改成了教室,图书暂时搬到了礼堂;而黎明校区则在礼堂里隔了一块空间做音乐教室,原本的音乐教室用来上课。这样一来,6个班扩大到了8个班,招生人数一下扩大到了400多人。

  孙校长说,他何尝不想让每一个来报名的孩子都能有学上,但学校已经尽了全力。

  明珠:租房子为300多学生安“家”

  这一个月来,明珠教育集团的校长范琪几乎一刻也没松懈。他有一个重要任务——为近400个孩子租场地。

  今年,明珠教育集团计划招收12个班近500名学生,录取工作早已经完成,可是家长们还是源源不断地上门求助。范校长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心为这些孩子解决问题,而惟一的办法就是租临时办学场地。

  租房过程实在艰难,价格、地段都是其次,关键是场地适不适合办学,安全性怎么样,有没有学生的活动场地等等。在杭州,这样的地方实在少之又少。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范校长一直在四处奔波,一个点一个点地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天,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双方已经做了意向沟通,基本可以确定下来。

  这一下子就能扩招6个班,解决近400个孩子的读书问题,范校长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而他现在仍对一部分家长感到抱歉,因为其他年级已经没办法再扩班了,所以实在无法解决插班生的问题。

  现实的困局

  民工子女上学难在哪里

  杭州采取“公办学校为主,独立设置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为辅”的办法,努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然而几年来杭州市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已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28.6%。按照杭州市区教育资源配置,一年的新生容量为2万名,最高峰时期也只有2.3万名。而今年杭城常住居民学龄儿童为1.45万名,六城区登记的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子女现已达1.52万人,义务教育资源远远赶不上外来生源的快速增加。

  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说:“随着杭州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剧增,目前已经超过杭州市义务教育资源可承受的临界线,江干区、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压力尤重。”

  其实每年的七八月份,杭州都会面临这样的阵痛。即使学校招生人数年年增加,新校年年建成,最终却仍有相当数量的孩子被拒绝,没有机会坐在城市的教室里。

  “今年是出生于2000年的‘世纪宝宝’入学高峰,本地孩子加上外地孩子,教育资源根本不够。”杭州一主城区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得不严格按照杭州市有关规定,对外来务工子女入学设限。即入学孩子的父母必须有暂住证、劳动合同。江干区还新增了一条:必须支付社会保险半年以上。

  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程笑君告诉记者,目前登记的外来务工子女中符合入学条件的大概有7000多人,这些孩子的读书问题已基本解决,而要解决超出的8000多名不符合条件的孩子读书问题压力非常大。

  “这些孩子中,很多是父母刚来杭州打工,孩子转学来的。”程笑君说,目前,教育部门采取的对策是符合条件的坚决接收,尽可能多收,不符合条件的尽量做工作,劝其回原籍就读。(161020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