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痛我感同身受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5:35 钱江晚报 |
■本报记者 王丽 本报通讯员 王苏婷 钱报老乡会QQ群的一位网友昨发来了这样一个帖子“亲情与金钱的较量——救救我吧”。于是,我邂逅了这样一个故事:杭州一所大学的一位英语老师,为了一位素不相识、正遭受病魔折磨的老乡四处筹款,无奈却屡屡碰壁。 她是高校英语老师 也是老乡眼里的金凤凰 她叫吕庆夏,今年28岁,是下沙一所高校的英语老师。戴着眼镜,瘦小的个子,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看起来她更像个大学生。 在衢州江山那个贫穷的小乡村里,吕庆夏是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是乡亲们眼中的能人。 2003年,一位老乡的孩子得了白血病,来到省城杭州医治,他们找到了省城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吕庆夏。于是她开始四处奔走,通过一家媒体的报道,得到了好心人数万元的捐款,因为及时治疗,孩子的病很快痊愈了。而吕庆夏在老乡们的眼里更成了有能力的人。 2006年的五一,在乡亲的介绍下,又一位老乡慕名找上了门,她叫余丽虹。余丽虹坚信吕庆夏能够帮助自己。 乡下人,一生病就穷 这种感受我能够体会 余丽虹,衢州市江山县四都镇人,2005年6月26日,就在儿子一周岁的生日时,丈夫祝正明被诊断出得了尿毒症。余丽虹带着丈夫和2万元钱急忙赶到杭州,半个月不到,2万元就花光了,只好回了老家。临走时医生一再叮嘱他们,至少每周保证做两次血透。 每周500多元的医药费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无法承受的重担。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多次和余丽虹商量,给儿子找个合适的人家送了,这样他走了以后,妻子的生活可以过得好一些。但是余丽虹坚决不答应。她东拼西凑借了6万元,可这6万元只是杯水车薪,丈夫换肾需要的20多万手术费到哪里去筹呢? “我有时候想,人如果得了绝症,本人走了对自己可能是一种解脱,可是所有的苦痛都由活着的亲人来承受,余丽虹的父亲刚刚得了肠癌去世,如果没有丈夫,她和孩子的无助才是最让我心痛的。我从农村里出来,我了解他们的苦痛,乡下人,一生病就穷。”吕庆夏开始为余丽虹四处寻求帮助。 没想到会这么难的! 很多次,她被人质疑是骗子 因为同样是外乡人,处在事业刚刚起步阶段的吕庆夏犯难了,她该怎么帮助余丽虹呢?她发动大学同学,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上网发求助帖,没日没夜地守候在帖子前,看留言、回帖。她取消了暑假外出旅游的计划,天天在家带家教,把所有赚来的钱都给了余丽虹。“感谢很多陌生的好心人,他们都留言支持我,我的一个大学同学阿贵在了解情况后捐了600元,义乌的一个商人给余丽虹汇了1000元。”虽然这些捐款对庞大的医疗费用只是杯水车薪,却让吕庆夏看到了希望。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相信。曾经不止一次,吕庆夏被人怀疑是骗子。“那些天,我几乎每晚都失眠,我在想,怎么他们会觉得我是骗子。也许是现在社会上各种欺诈行为不少,人情变得冷漠了么?” 问吕庆夏为什么要这么帮余丽虹。她和记者说了一件事:在浙大读书时,她是个贫困生,四年大学除了自己努力赚钱,努力争取奖学金,也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上大学的第一年暑假,在回家的火车上,她给一位大爷让了座,两人就这么聊了起来,得知吕庆夏家境贫困后,大爷主动要了吕庆夏的地址,并说开学了来看她。吕庆夏当时并没有把这位陌生大爷的话放在心上,然而当她开学后,却意外地看到了那位火车上只有一面之缘的大爷,他信守诺言来看她,并在吕庆夏几年的学生生涯里,给予了很多无私的帮助。 大家都来伸伸援手 帮帮这位年轻的母亲 吕庆夏告诉记者,余丽虹为了给丈夫筹钱,在杭州火车东站一家小服装厂作裁缝,拼命地赚钱,每攒够了一次做血透的钱,就给丈夫送去。“看着她的样子,就觉得心里酸酸的。” “余丽虹的丈夫才28岁,正当壮年,如果大家愿意伸出援手,就还有治愈的希望。”吕庆夏的眼里充满了期待。 吕庆夏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可她却愿意为了一个不曾谋面的人四处奔走、求助。“我来自那一片乡村,很穷,那个地方的酸甜苦辣,我体会最深。”吕庆夏说,如果不是山穷水尽,他们不会找我。“我放不下,也不能不管,他们是我的老乡,也是我的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