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内心要和谐先辨识真假需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6:1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海 客

  媒体人士

  日前,温家宝总理去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时,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这大概是95岁高龄的老

人有感于现代社会人们普遍的焦虑,有针对性说的话吧?

  在基斯洛夫斯基的一部电影中,男主人公总是突然想到,如果他搭乘那班火车,就可以对自己下一步有把握。但是每当他发疯似的跑上月台,那班火车正缓缓驶离,主人公不得不以自己全部肉身的体力来追逐正不断加速的火车。这当然是一个隐喻。对此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人与机械技术时代的对立,时时面临被抛弃的危险;人必须全力面对,但仍然追不上时代的步伐。

  近代社会变迁的背后,是技术无所不在的力量。技术革命主导了这个世界的变化,它的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在这样一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如芯片业每6个月一次就进行技术升级,过去那种“一招鲜,吃几年”根本不可能了。你必须时时、处处保持着警惕,才能保持继续领先。追赶与被追赶,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每个奋战在职场上的人,似乎都被裹进时代的大漩涡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数量的激增,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极少数供给如优质学位和名医资源外,中国就进入一个生产和产能相对过剩的时代——远远超过消费者所需——这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就有输赢。输赢就会导致更多人内心的冲突。此外,客观上存在着的生存艰难与社会不公现象,也导致了许多人内心的失衡。

  从古老的《诗经》开始,中国人都比较关注外在的物(他人、环境、季节等也包括在内)与内心的关系。所谓的“兴”,其实就是外在的某种东西,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形成七情六欲。所以,欧阳修说: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康有为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凡人情志郁于中,境遇交于外,境遇之交压也瑰异,则情志之郁积也深厚。情者阴也,境者阳也,情幽幽而相袭,境嫮嫮而相发,阴阳愈交迫,则愈变化而磅礴。”由此而言,现代人焦虑的普遍性,说到底,是外在客观压倒主观内心世界,造成主客观不统一,没法达到内心的和谐。

  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提出了一对概念:“真需要”和“假需要”。“真需要”也就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在可获得的水平上的食品、衣物及住房等的满足。在马尔库塞看来,对松弛、玩乐,按照广告来表现与消费,爱憎他人所爱憎的需要都属于“假需要”的范围。

  人贪婪的本性,攀比的心理,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的盛行,让“假需要”许多时候盖过了“真需要”。这就好比我们到超市购物,买了许多东西,付款处或回家时才发现,真正要买的东西忘记了。

  面对主观与客观的冲突,面对种种不能实现的需要,面对人生常有的不如意之事,中国的古人把方向转入内心——因为“假需要”无论属于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都需要受外界支配。但这终究太超然了些。与此相比,白居易的“贫穷心苦多无兴,富贵身忙不自由”要真切得多。如果“真需要”——起码的物质需求——都不能满足,何来闲居之乐?只会惶惶不可终日吧?

  需要有限,欲望无穷,实现欲望的手段又有限。这是人的矛盾。什么是“真需要”?什么是“假需要”?这个问题,必须由个人自己来回答。内心要走向、达到和谐,需先辨识真假需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