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尾巴”辖区创“领衔”业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7:02 人民网-华东新闻

  在全国4400多个国有林场中,江苏常熟虞山林场仅为拥有1.7万亩林地的小林场;要是按林区管辖范围来排座次,虞山林场只能站在“尾巴”上。

  然而,虞山林场干部职工位居“尾巴”却胸怀“领衔”之志。不过几年工夫,虞山林场就在国有林业系统冒出“四个全国第一”:全场森林覆盖率96%以上,人林地比例居全国之首;去年,全场4100多名职工创造4100万美元GDP,林场财政收入近亿元,职工人均

收入1.32万元,稳居全国第一;林场除了行政机构、研究单位,还陆续兴建了生态园、文化广电中心等,管理职能健全,这在全国没有第二家;林场规划设计倚山“借”城,融山水城林为一体,为全国首创。小林场大事业,国家林业局称赞虞山林场是全国国有林场“率先发展的排头兵”。

  创业——

  改革破题促发展

  虞山林场开始新的创业,是从改革入手的。

  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虞山林场,既是国有事业单位,又实行自收自支的企业运行方式;林场为市管行政机构,承担行政管理职能,而在业务上又接受林业系统指导,负责经营管理林区资源。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方式,暴露出“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政企不分、功能不全”等缺陷,严重影响林场发展。

  “我们就从改革这些体制性难题入手,走通发展之路。”场党委书记、场长张正明说。林场26个国有事业单位全部改为企业化的市场主体。改革中,根据林场地处常熟城区、固定资产增值较快的特点,采取“动产出让,不动产出租”的方式安排国有资产,并对改制企业中事业编制人员进行身份置换。此外,林场将原有6个行政管理区划调整为3个,全场60多名干部缩减为24人,实行政企分开、收支两条线、区账场管的经营方式。近4年来,林场经济指标增幅每年都在30%以上,最高达70%。

  创新——

  整合产业共发展

  虞山林场创新的突破口是整合产业、三产联动。原来,林场内林业、工业、旅游服务业各自为战,虽有一定规模效益,却无整体优势。林场领导意识到,产业发展不能是简单相加,要把“加法”变“乘法”,就要创新思路,整合资源。经过充分调研,“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三者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思路确定下来,林场进入“跳跃式”发展期。

  做特林业产业,林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培育和利用齐抓、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宗旨。林场对辖区内20年以上珍稀名贵树木进行普查,将分散在1400多户职工家前屋后的2万多棵大树名树承包到个人,林场同职工签订管护协议。林场30个上山道口都盖了生态木屋,配专人值班看树护绿。近几年,林场用于护绿的费用达100多万元。而林区内的大树则一棵不卖。前些年,有房地产公司欲出高价购买林场几百棵生长20多年的名贵树木,林场也不为所动。

  在护绿的同时,林场还实施了引绿、增绿工程,先后搬迁林区32家工业企业和3000多座散坟,在清理后的空地上全部填补“绿色”。加强了林业资源建设,也为发展二、三产业创造了条件。去年,林场仅林业产业收入就突破3800万元,虞山绿茶、宝岩杨梅、桂花栗子等林业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林场加大工业林改投入,为集约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目前,林场工业集中区已形成较大规模,亿通科技、林芝电子等企业纷纷入驻。去年,全场完成工业企业产品销售9.58亿元,外贸出口额1179万美元,销售利润比上年翻了一番。

  虞山林场发挥近城优势,挖掘景区资源,促进了特色旅游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林场以一年一度“虞山森林旅游生态观光节暨宝岩杨梅节”为依托,营造虞山生态旅游氛围。今年,林场投入5000万元,扩建宝岩生态观光园,建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营造林区特色景观小品,增强吸引力。目前,林场星级宾馆、国际俱乐部、商业一条街等一批服务业的档次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场GDP的44%。

  (下转第十八版)

杨孔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