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莞“禁摩令”(今日关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7:12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打工仔城市”难治理 据统计,东莞本地号牌的摩托车有69万辆,异地号牌摩托车数量大致相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来搭客的,换言之,摩托车是东莞打工仔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摩托车也是不法分子进行“两抢”等违法犯罪的主要工具。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仅今年1至7月份,在东莞发生的利用摩托车进行“两抢”的案件,就达到了1740件。 在东莞“禁摩”,必然与在其他城市“禁摩”有所不同,因为东莞是一个典型的“打工仔城市”,外来打工仔多,绝大多数人没有本地户口,相当部分的人随时“流动”,政府的行为事关众多群体,正所谓“众口难调”,以至有人说,治理好东莞,能够为中国城市化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东莞市政府的“禁摩令”发布后,果然引发了各界一场大讨论,甚至有人质疑这次“治摩”行动的法律依据。对此,东莞市公安部门解释说,他们的行动是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做出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广东省有关法规作依据。 东莞“禁摩令”发布后,该市的交警部门迅速启动了“治摩大战”的战前培训。据悉,参加培训的不仅有东莞各镇区交警大队机动组组长和东莞市交警支队各科室人员,还包括各镇区公安分局的业务骨干,而这些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又将扮演教官的角色,对各公安分局、辖区派出所民警、各交警大队内部民警进行培训。 打工仔靠坐“摩的”上班 东莞发布了整治摩托车方案后,在老百姓当中引起较强反响。他们说,广州、上海、北京“禁摩”与东莞不能比,因为那里公交发达,还有地铁,而东莞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除了市政府所在的中心区,其他的镇其实就是卫星城,每一个镇的外来人口都要比本地人口多好几倍,打工仔打工妹们经常在镇与镇之间流动,其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 记者随手找到这样一个例子:陈先生在南城上班,因为在中堂工作的妻子单位集资建了一批房子,夫妻俩花钱买了一套,所以上班期间,陈先生每天都要从中堂赶往南城,下班之后再赶回去。他上班时,先花3元钱,在中堂镇政府附近坐64路,再换20路到单位,中间只需换乘一次,按理说应该很方便,但是他告诉记者,在换20路车时,几乎每次都得等上30分钟到40分钟,很不方便,所以很多时候他都选择坐摩托车上下班,又快又方便。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和陈先生一样,很多打“摩的”出行者都是因为乘坐公交车不方便而改坐摩托车的。目前,东莞的异地摩托车拥有量已经和本地摩托车拥有量69万辆基本相等。而且这中间有很大部分摩托车是用来载客的,由此可见,摩托车已经成为东莞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东莞非常适合发展公共交通 为配合“禁摩”工作,东莞市交通局召集各镇开了一个座谈会,专门讨论东莞镇与镇之间的公交路线,以摸清情况,着手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用公交来填补“禁摩”后出现的客运运输市场“短缺”,是东莞的当务之急,也是一次事关中国小城镇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尝试。据该市交通局负责人透露:今后东莞城巴改善的重点,是增加镇与镇之间公交车班次的密度、优化镇与镇之间的公交网络结构。同时,在镇与镇之间,实行公共交通一卡乘车等便民措施,并且将在适当的时候,允许镇内公汽在镇与镇之间通过次干道实现互通。 东莞有关部门曾经委托湖南大学编制了一个《东莞公共交通总体规划》,目前已经出了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记者电话采访了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邱灿红副教授。 邱灿红回答说:我去过广东的很多城市,包括东莞。东莞这个城市的特点非常适合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每个镇都可以发展自己独立的交通系统。因为镇相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面积比较小,比较好规划。镇内的公交可以由镇(街道办)自己发展,但是镇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一定要统筹发展,避免镇与镇之间几公里的距离还要换乘的现象。 专家提议“禁摩”前应先摸底 对于“禁摩”,专家们的看法却是:在东莞这样的城市贸然“禁摩”,可能会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显然,对于简单的“禁摩”,专家还是有顾虑的。邱灿红的观点是:要想用公交来满足由“禁摩”带来的市场需求,前期的摸底调查是非常重要的,“禁摩”前,应该先调查好利用摩托车出行那部分人群的出行线路和出行习惯,根据调查来调整公交线路的布置,如果贸然“禁摩”,将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一个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的城市,在面临治安和公交压力的情况下,如何采用最稳妥的方法解决问题,无疑具有明显的示范意义。东莞的发展,使其义不容辞地首先采取了行动,如何评价东莞市政府的“禁摩”,显然也就不能就事论事了,而应该进行更全面的“通盘考虑”。东莞“禁摩”是有其道理的,但打工仔的实际问题也需要解决。东莞市目前的情况,很快就会在全国其他地方出现,但愿东莞能够带个好头,为中国数以千计的“发展中城市”探索出一条新路,这就是东莞“禁摩”背后的积极意义。 吴 冰 朱卫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