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灾大难中的大义大勇“红马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9:04 南方日报

  省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大队赴粤北抢险救灾,被人们誉为

  大灾大难中的大义大勇“红马甲”

  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听取广东省抗洪救灾工作汇报时指出:“广东省未雨绸缪,谋划长远,组建了省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大队,在这次抗洪救

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佛山军民抗击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胜利,催生了广东省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大队的成立。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高瞻远瞩,提出要成立一支以佛山民兵轻舟分队和防汛抢险潜水队为主体的半军事化的抢险队。今年3月23日,来自全市400多名勇士组成的,全省第一支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大队在佛山成立,省委副书记欧广源亲自授旗。

  火红的战旗,火红的“马甲”队伍(队员参加抢险均统一穿着红色马甲救生衣),火红的心!这支特别的队伍承载了特别的历史使命!

  激流险恶忘生死

  韶关告急!清远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佛山市三防指挥部和佛山军分区根据省防总的命令,先后三次调动广东省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大队直接参与了这场与洪魔的殊死战斗。

  在历时7天6夜的紧张战斗中,营救、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近2万人,运送食品和转移群众物资2980件(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战歌。

  7月15日晚,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带着省防总的命令,首批民兵轻舟队员,雨夜驰援韶关、清远等10多个重灾区。

  在乐昌市长来镇,队员邵炽威和郭永燎在救援第四批群众时,过急的水流将载着18名老人和小孩的冲锋舟冲翻,情况十分危急。两名队员迅速地将落水群众一一托到露出水面的船底骨架上。

  此时,队员邵炽威发现,倒扣在水下的船舱里还有4个小孩,立即潜水到船舱里,洪水一片浑浊,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用手摸索,最终将孩子一个个托到船底骨架上。然后,两名队员在水里游着,把船拖到比较安全的房子旁固定住,把群众转移到房顶上。可当精疲力尽的邵炽威想掏手机与大部队联系时,才发现口袋里的手机和钱包全丢了。由于36个小时没有进食,两名队员又累又饿,没力气喊叫,只有通过吹哨子向附近队员报信,最终使受困群众得以安全转移。

  在坪石镇,洪水慢慢退去,但危机还未解除。退水时,有些危房出现了裂缝,老人们坚持要守在屋内,守着被洪水浸泡过的财产。儿女们没有办法把父母转移出来,只好向轻舟队求救。一次,有位中年男子焦急地对常务副大队长陈冬喜说“同志,我父母今年都80多岁了,请你帮我做一做工作,让他们快一点撤离出来”。于是,老陈就涉过三百多米长的退水洪流,赶到了这位男子的父母亲家说:“老人家,我们是抢险队员,这里房子很危险,很快要倒塌了,快走啦!”见这两位老人家还是有点不愿意离开这个家,急切地脱口而出:“老人家,我就是您的儿子,您就是我的亲爹娘,大家一起快点走啊!”这时,老人家才答应离开……

  他们前脚刚走,后面就传来房子倒塌的巨响。

  在现场,像这样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队员就主动下水,慢慢把他们背上船。被救出的小孩,脸色惨白,一句话都说不出,只懂得紧紧抓住队员的衣服不放;老人们眼泪盈眶,反复说着感谢共产党!

  “自己辛苦一点,却带给别人欢乐一生,值得!”

  在抢险救灾的日日夜夜,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红马甲”。

  他们展现出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很多队员都是连续奋战24小时以上没合眼;连续48小时没吃饭。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不少人都染上感冒,甚至重感冒;有的人皮肤过敏,出现下身烧档不能走路;有的人要在齐腰深的水中,从危房里背出老人、小孩、产妇、病人和伤者,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南海区轻舟分队带队参谋王文飞感慨地说:“自己辛苦一点,却带给别人欢乐一生,值得!”这是小王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也说出了队员们的共同心声!

  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队员们心系群众安危,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营救群众为先,拯救自己在后。

  一次,一位队员不慎落水,被洪水围困。他对其他队员说,自己这里还顶得住,建议先救其他灾民。他自己一人在楼顶呆了近24小时,最后才归队。有一艘冲锋舟到河对岸完成任务后,无法驾舟返回。队员只好拴好舟,步行12公里,到零晨1时才归队。

  邹锡团叶家昌

  图:

  “红马甲”承载了抗洪抢险的特别历史使命。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