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给“恶搞文化狗”栓上“规范锁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9:42 正义网

  恶搞《无极》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让胡戈成名,视频成了网友大秀其才的平台。不过网上“恶搞短片”将不再是“莫问出处”,“网络视频”将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统一监管。据《财经时报》报道,广电总局正准备出台有关互联网视频新管理条例,个人要传播视频内容,需要领许可证。

  成龙成了中国足协主席,率领国家队夺得2006年世界杯冠军、李宇春向鼎连体图 、

葛优变成长发“乖女人”、赵本山靠在郭德纲身上、范伟变成中年妇女,这些颠三倒四的搞笑、拼接情景,让人们将“恶搞”当成了一条疯狂而无法驯服的“文化狗”,谁都敢咬:传统道德、明星人物,于是遭到社会齐声声讨。

  不就是一条“狗”吗?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围追堵截吗?如果说这条“狗”颠覆了传统道德、侵犯了人权尊严的话,这只是一条患了“狂犬病”的“狗”,是一条还还没有经过驯化和调养的“野狗”,天性鲁莽,不懂规矩,还达不到“野狗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我更愿意用一种平和姿态期待这只“文化狗”改邪归正、弃“野”从“善”。

  社会文化发展总是大刀阔斧、激流勇进的,社会主体和审美主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总会有打破传统的文化形式脱颖而出。现实派发展到梵高阶段裂变出印象派,诗歌到了柳永阶段,“使词从狭隘的上层社会返回到市井里巷”。而梵高生前潦倒,甚至被认为是“疯子”,柳永接因为太接近底层人物,词风香艳,不为当时文坛认同。还有上个世纪被人们嘲弄、打杀的通俗歌曲进程等。这些所谓的“文化另类”多为世俗和文化权威不容。而历史却又用截然相反的结论为他们进行拨乱反正:印象派成为绘画时尚、柳永开拓了表达范围、通俗音乐成为一种新唱法等。

  用一刀切的规范方式对待文化发展,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对待“恶搞文化狗”没必要戴上有色眼镜放大、审视。因为内容不够高雅,就认为是低级趣味;因为有拼接痕迹,就认为是粗制滥造,而忽略了作为文化形式的探索性和多元化。这还是有点不适当。

  “恶搞文化狗”作品点击率很高固然有恶俗成分,可作品中的幽默成分和娱乐性需要也是不能忽略。现代社会,钢筋水泥已经将人们的精神空间压扁了,节奏太快、功利太多、诱惑太多,现实又太缺乏这种压力释放和性情交流,所以,人们会借助成人儿童节、光棍节等“人造节日”表达“发泄潜质”。观看那些远离传统、不太沉重的作品,也能得到这种放松、好玩和幽默(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参与的)。作品是拼接的,历史荒诞、人物荒诞、场景荒诞、善于调侃,能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悠闲散步”。这和西方国家那些嬉皮士、荒诞艺术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文化流派。这毕竟是精神微量元素,而不是精神正餐,根本不会影响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

  反过来想,不让现代人欣赏这些所谓的“恶俗文化狗”,他们能看什么!翻来覆去的三角爱情、情节复杂的富豪欲望、剧情荒唐的皇宫密史、不厌其烦的凶杀武打,情节肉麻、虚伪泛滥、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整个影视文化已经不能用纯净来形容了。没有划时代性的健康影视作品来引导,肯定就有非主流的文化读物来误导。所以,与其用传统观点批评现代人,不如改变影视创作的时代毛病,改变精神正餐“沙漠化”现状。

  既然人们喜欢、不讨厌“恶搞文化狗”,社会不妨变堵为疏,用开通、开放的姿态对待这种文化进化。给它栓上“规范铁锁链”,注射“狂犬疫苗”,多一些专业调教和训练,从精神品位上进行提升,在健康中提升搞笑品位。将闪光内容认真弘扬,而将庸俗内容删除校正,既可以让人们得到思想净化和升华,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 耿银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