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金中”的那一缕咖啡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9:45 上海青年报

  ■文/沈嘉禄

  或许是曾经生活在租界的缘故,哪怕是祖孙三代挤在亭子间里。或许是曾经从电影里获得那份信息,哪怕是对金焰、王人美、赵丹等影星的拙劣模仿。上海人对小资生活方式的追求,即使在非正常的年代里,都没有放慢过脚步。想起来了吗?我的读者朋友,你是否将军装的腰身收收小?是否将中山装的纽扣剪掉,换上很刺眼的桔黄色海员制服纽扣?你是

否在风雪大衣的领子上配一个自己的编结的绒线领子?你是否看了阿尔巴尼亚或罗马尼亚的电影,将自己的头发烫成爆炸式,将绒线衫结成辫子花……可爱的上海人啊,短缺经济时代的生活真是寒酸极了,但你们的心态总是那么乐观。

  我想起了喝咖啡。那个时候,食品店里的罐装咖啡总是躲在角落里,蒙上厚厚一层灰,谁要是购买,营业员会警惕地审视你几眼。如果我在家里烧小壶咖啡,那可得当心了,门必须关紧,窗帘必须拉上,就跟地下党发电报一样。但是咖啡的香气总会穿过门缝,让警惕心很高的老太太嗅到。“哼,又在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了。”

  后来,形势有所松动,我老家附近有两家饮食店居然在经营品种中出现了咖啡!一帮死不悔改的老克勒奔走相告,蜂拥而至。

  一家在金陵中路柳林路口,名字叫金陵中路食堂,简称“金中”,这家点心店常年供应生煎馒头、小馄饨、鸡鸭血汤等小吃,夏天供应糟田螺、冷面和咖喱牛肉汤等。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小壶咖啡的香气夺门而出,逗得路人脚也软了。我有时从它的店面门走过,那阵突然逸出的咖啡香真的很馋人。

  一杯清咖一角一分,盛在平时家里喝开水的玻璃杯里。下午两三点钟的光景,老克勒和老阿姨来了,每人要一杯咖啡,用一把铝质的小勺子轻轻搅动着,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天。有时,我坐在旁边一张桌子吃糟田螺或冷面,他们的表情永远不会大起大落,这是与酒鬼的本质区别,他们是无聊的,慵懒的,突然又会闪过一丝神秘的表情,那是他们在谈论着敏感话题,比如某演员有了故事,或者“九一三”事件。

  店堂最里面的两张八仙桌是属于他们的。

  文革结束后,这两张八仙桌敏感地体现了风尚的变化,老克勒、老阿姨们翻起了“很懂经”的行头,西装、领带和尖头皮鞋就在箱底下压着,拿出来刷一刷,一套就出门了。

  “金中”的对面是一家新华书店,当时重版的外国名著要排队买,有一次我排了一小时的长队买到了托翁的《复活》和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为了小小地庆祝一下,我就走进“金中”要了一碗冰冻绿豆汤加一盆冷面。旁边一位守着半杯咖啡的老克勒眼睛一亮:“小阿弟,《福尔赛世家》很不错。”我有点不屑地看他一眼,心里想,你也看过三大本《福尔赛世家》?这秃头微微一笑:“我在圣约翰读书时就看过啦,这个时候你还没有养出来呢。”一桌子喝咖啡的人都大笑起来,弄得我很恼火,差点被冷面噎住。

  另一家也供应咖啡的点心店在淮海中路、马当路的转弯角子上,早上有豆浆粢饭等传统早点供应,中午、晚上有馄饨、生煎等,下午则有咖啡喝。价格、盛器、环境甚至老克勒、老阿姨的眼神都与“金中”一样,这家店干脆被叫作“马咖”。

  现在这两家店都烟消云散了,前者的原址上建起了上海广场,现在又被摩根斯坦利集团一举收购,后者的原址上建起了瑞安广场,它们是上海商业街上的两颗耀眼的钻石,在“金中”、“马咖”孵过的人怕已是垂垂老矣。不过他们在上岛、真锅、星巴克等新一代咖啡馆面前,足可保持一份老前辈的骄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