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0:01 红网-长沙晚报

  

稻花香里说丰年

  宁乡县枫木桥乡的乡干部在帮月白村的农民收摘水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式多样的种植业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发了家致了富,过上了好日子,脸上自然乐开了花。

  

稻花香里说丰年

  12万亩百里优质水产走廊常年虾跳鱼欢珍珠亮,总产值超过2亿元。主要分布在望城县和开福区洪山旅游局的百里水产走廊经过近年的大力建设,该产业带已成为长沙地区重要的水产带、旅游观光带、经济发展带。图为产业带上的养殖户正在捕捞螃蟹。

  

稻花香里说丰年

  宁乡县承担了作为长沙农业四大优势产业带之一的长沙市百里优质水稻走廊建设任务。到目前为止,该产业带种植优质水稻132万亩,年总产量达58万多吨。

  

稻花香里说丰年

  二OOO年至二OO五年,长沙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二OO四年达到历史最高增速,这一年,恰是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之时。

  

稻花香里说丰年

  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增速于『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二OO五年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他们在吃、穿、住、行和娱乐、教育等方面更加舍得了。

  编者按

  农业产业做大了,农村道路变宽了,农民的腰包变鼓了……一切的变化有目共睹,长沙“三农”工作在近6年来所取得的成效,几乎在全市乡村的每个角落里都可以找到权威的注脚。连日来,记者深入各乡镇、村组,与基层干部、农民群众零距离地接触,聆听着变化背后的故事,分享着他们的成果与幸福……

  5年“炒”出亿元企业

  [人物] 陈魁江,湖南亚林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2001年,他举家从平江迁到长沙县梨镇,开始二次创业。

  [讲述] 我是从平江山区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主要从事花生、瓜子的加工。受长沙优厚的投资待遇、良好发展环境的吸引,我于2001年在梨镇金托村办起了炒货厂。

  虽然初到长沙人生地不熟,但当地的党委、政府对我高看一等,厚爱一筹。企业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产值达2000万元。经过近5年的打拼,企业产值已过亿元,现有员工400多人。产品供不应求,成为湖南省的名牌产品,“亚林食品”也成为了省级著名商标。在省、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支持下,从去年开始,我又在梨镇工业小区征地57亩,投资3000万元,新建现代化基地。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70%,预计整个项目建设将于今年9月底完成并投入生产。

  农业产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我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和人们关注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让开放的长沙农业更加兴旺发达。

  [链接] 近年来,长沙主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上规模、上水平。近三年内,全市引进农业项目862个,引进市外资金85.9亿元。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82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0家。

  在乡里过城里日子

  [人物] 樊正兵,宁乡县全民乡关山村村民。乡村巨变中,现年60岁的他最深的感受是人的观念随着变化而变化。

  [讲述]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但山美了,水秀了,人更精神了。我家门口修通了水泥路,儿子购买了小轿车,连我们老两口,手机都带彩屏了……如今城乡对接的步伐越来越快,我这个花甲老头的观念也随着山村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我们关山村曾经是宁乡县贫困乡镇的贫困村。从2003年开始,我们村开始“跳出关山发展关山”,引进了开发商进行投资。投资商进来了,要搞休闲观光项目。习惯于靠天、靠田吃饭的我们曾经犹豫过,土地租用了,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租金能否兑现?项目能否成功?一连串的问号让我们在徘徊观望,迟迟不敢在土地流转协议书上签字。说实在的,我们农民最实际,怕折腾。

  挑战与机遇同在。投资商不仅投资修好了水塘,而且让农田变成了菜地,道路硬化了,休闲山庄矗立起来了。村庄仿佛一夜之间变了样。我年纪大了,干脆就在山庄做点事,几十元一天,一年下来工资收入近万元,到年底,村上分红还有几千元。2000年,关山村人均收入才1780元,日子紧巴巴的。去年我从村干部那里获悉,关山村的人均收入已过了5000元!

  看着家乡一天天变化,我打心眼里高兴,以实际行动为它增光添彩。近年来,我先后7次义务投劳近80个工日,捐款1000多元用于村上的设施建设,我觉得值。

  [链接] 樊正兵的实在话颇有哲理,道出了农村巨变的另一重要内容,农民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小康不会从天降,幸福生活等不来”,他们总结的话多么实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淡化,参与度明显提高。仅今年1-5月,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56万人,政府先后组织了示范村支部书记、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和沼气技术员等培训班,培训2700多人,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职业培训近18万人次。围绕5年内培训150万农民的目标,“农民素质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作者:本版撰文/记者 彭红丹 苏毅 程放军 摄影/贺文兵 余志雄 石祯专 制图/宋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