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偏僻小村的红火庙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0:5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偏僻小村的红火庙会(图)

  热热闹闹的庙会。文/图记者金石实习生张翔

  渭河边一个偏僻村落小巷里,年年有庙会,而且红红火火。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庙会?何以吸引众多乡亲呢?记者特意前往探究其红火的原因。

  偏僻村巷偏有红火庙会

  8月8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兴平市庄头镇北金家村南巷突然打破了往日的寂静,数百商家齐聚巷道两边,这里经营农具、锅碗瓢盆、水果、饮食,那里卖服装、布匹、玩具、首饰,一家挨一家;摊位各式各样,有地摊,有木板支的铺面,有竿子搭的货架,也有直接用三轮车、机动三轮车作为经营场所。十里八乡的乡亲赶来凑热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尽管天气炎热,但人们热情很高,卖货的,买货的,饶有趣味地讨价还价。

  北金家南巷位于渭河北岸,交通不便,只有凹凸不平且不宽阔的土路与外面相通,偏僻闭塞,平时沿街叫卖的货郎都不愿到这个巷道,但每年中元节这天,这里就偏有一个令周围村子人羡慕的热闹庙会。

  北金家有3条巷道,南巷宽仅五六米,起伏而坑坑洼洼,其他两巷都较平整,特别是新建的北巷,相当于南巷两倍宽。有趣的是,庙会这天,人们都到最偏僻而且巷道最窄的南巷。尽管人们到南巷赶庙会时,要路过中巷和北巷路口,但人们舍近求远、舍宽求窄,不在北巷、中巷停留。

  原来是继承的庙会

  北金家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庙会是南巷的。

  北金家南巷一位60岁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个庙会在北金家有100多年历史。过去这个庙会是北金家南面渭河滩南金家的。南金家大约在元朝时建村,因地势低,水浇地多,比较富裕,庙会形成规模。到了明代,一些有钱人北迁到不受渭河泛滥灾害的原上,有了北金家。清末时,渭河决堤,南金家被淹,被迫外迁,将原来的庙转交给同宗的北金家,北金家的人将新庙建在村南的原下。南金家的庙会也因此成了北金家的。北金家过去只有南北两个巷道,南巷基本为金姓,北巷金姓少,因庙会是从南金家继承下来的,有宗族色彩,就成了南巷的庙会。此庙会在成立人民公社后中断,“文革”结束后恢复。

  当地人在庙会先一天就开始举行准备工作。记者8月7日中午到北金家南巷时,看到巷中搭起棚子,挂有菩萨等佛教中传说众神画像。下午5点半,村民敲锣打鼓到村南举行接“爷”(神)仪式。庙堂已在“文革”期间被毁,群众在庙址处烧香焚纸,举行仪式。据当地群众介绍,此处位于古道上,过去在这条古道上每10里就有一寺。如今这条古道已被废弃,留下不长一段,多被种上庄稼。

  在老庙原址举行过仪式,群众又敲锣打鼓回到巷道,在佛像前唱戏、诵经等,直到凌晨。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功振认为,北金家这个庙会和中元节有关,应该是中元节节庆活动一种。

  记者就此与北金家老农核实,得到的回答是,很有可能,因为兴平市有多个村庄这天有庙会。

  庙会成为村民的骄傲

  记者在北金家看到,村民对占道经营的庙会十分欢迎。他们不仅不收摊贩的占地费,而且免费为摊贩提供开水,摊贩走后,他们各自打扫门前摊贩留下的垃圾,没有任何怨言。庙会的宗教色彩已经相当淡薄,多数村民把庙会看作调剂生活的一项综合活动,不仅可以就近采购东西,而且可以听戏、交友。一些有组织能力村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前后奔波;今年北金家没有请剧团,有演唱才艺的村民自告奋勇前来献艺,在娱乐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娱乐了。

  正因为庙会给村民带来许多快乐,北金家村民多以本村有庙会而骄傲。谈起本巷的庙会,北金家南巷一村民说:“这庙会啥时候都丢不了。”言语中渗透着自豪。前些年,村上曾出钱办庙会,请剧团来唱戏,把地点放在由老北巷村民发展起来的新北巷,商贩摊位转到了新北巷,南巷人对此颇有微词,后来村上没有再出钱请剧团,庙会地址自然又回到南巷。

  商人手中有庙会谱

  据了解,像北金家南巷这种没有庙堂的庙会,在许多地方存在。尽管庙不在了,但有宗教、民俗的底子,所以才使庙会保存下来。

  据说,北金家北巷也曾办过庙会,但没有办起来。附近有个乡想在腊八办庙会,可也办不起来。办庙会似乎比办集市难。一位来北金家逛庙会的老汉告诉记者,参加庙会的商人,手里都有一张兴平一带的庙会谱,他们按着庙会谱赶庙会。庙会谱上没有的,人就不去,所以新办庙会很难。人们也习惯赶传统庙会,相对稳定,市场大小清楚,因为庙会谱上有上百个庙会,每天都有可去的地方。而新创办的庙会人们不放心,感觉变数太多,商人不愿冒这个风险。

  一般庙会多为一天,商人们按照庙会谱,一大早就会赶到庙会的村子占地方。在北金家今年的庙会,有的商贩先一天就开始在村里卖饮食。次日凌晨三四点,记者就听到嘟嘟嘟的车辆声,天还没有亮,商贩就来占地方了,到五六点街道就被占满了。

  资源深厚的庙会

  在北金家庙会上,一位买鞋底的妇女告诉记者,庙会和集会有区别。集会因为一月有几次,摆摊地点被划定,商人要按年交纳费用。庙会则没有固定的摊位,今年可能占在东边,明年可能被挤到西边,如果有亲戚在这个村里,可以帮助每年固定在他家门口。一般不交纳任何费用。个别有收两三元卫生费,用于打扫卫生、请剧团等。收工商费的也不多。

  采访北金家的庙会,记者感到,虽然对一个村来说,一年只有一次庙会,但将各村庙会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一个庙会能够形成,靠上百年的积累,这是很大的资源,怎样利用需要深入研究。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功振说,目前我国对于庙会的研究、利用很不够,庙会可以用来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比如新加坡就利用中元节进行募捐、关心弱势群体活动。

  新闻链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中元节是佛道二教共同的节日,也是与儒家相通的节日。道教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道士要在中元节这天诵经,民间也有祭拜地官之俗。佛教则以佛祖释迦牟尼在此日投胎,四月初八出生,故称七月十五日为寄生节,因而要在这一天报母恩,所以此节也称为报恩节。此节日在初唐已相当流行。儒家强调重孝道,倡导对祖先春秋二祭之外,中元节也可祭祖先。这样,中元节便是佛、道、儒三教合流,融为一体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